「e公司观察」从一亩田IPO大跌看农业B2B之难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池北源2025-08-22 21:32

一亩田8月19日晚间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跌31.7%,市值3.2亿美元,该公司在农业B2B领域耕耘多年,已是该领域的知名公司,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加持,却还是一个年营收只有1.61亿元的公司,其投资回报难以令投资人满意。

一亩田展示出来的数据很好看,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平台商户总量突破3800万,SKU数量达2100万;年促成1.47亿次搜索、5.83亿次沟通及1.87亿次潜在交易;服务网络覆盖全国超340个城市、2800个县,渗透65%以上一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这些数据说明一亩田有很多商户,促成的潜在交易也很多,服务覆盖的城市不少,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很高的渗透率,但营收数据却展示了另一面:2022—2024年,一亩田营收分别为1.56亿元、1.88亿元和1.61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约为-1.16亿元、-1.06亿元和-3494.10万元。

营收规模小,亏损幅度不小。一亩田日子过得很艰难。如果没有融资撑腰,很难坚持下去。

一亩田成立之后,就融资不断。

2011年,26岁的邓锦宏从百度辞职,正式创办了一亩田,希望撮合农产品和贸易商交易。

一亩田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者,2013年12月一亩田获得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红杉中国参投;2014年7月,红杉中国、光信资本参与了B轮2000万美元融资;2015年7月,一亩田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在2016—2019年期间,红杉、真格基金、易贸控股、云峰投资等均参与了一亩田C轮融资,2019年1月2日,一亩田宣布完成C轮系列数亿元融资,由华创领投,红杉等老股东进行了跟投。一亩田上市前红杉中国持有其15.9%的股份,是一亩田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方。

当时不少投资者将一亩田当做下一个滴滴美团。2015年春节后,一亩田从只有250多人到2015年5月扩充到近3000人,估值被投资机构追高到10亿美元。

一亩田发展14年,在众多知名机构的追捧下,为何年营收还不到两亿元,营收增长缓慢?

一亩田作为信息撮合者,介入农业产前信息撮合、产中管理、产后交易全流程,为卖家与批发摊主提供对接等服务。这些环节产值不小,但是想要从中赚钱并不容易。我国农业目前还是以小农户为基础,农业比较分散,服务很难标准化,仅仅通过提供信息而撮合交易并不容易,辨别信息真假的成本太高,如果交易难以撮合成功,将挫伤商户的积极性。

在农业信息平台上,大多是小商户,平台没有能力让其中一部分人成长起来,也没有办法吸引到有实力的商户,购买平台流量,交易也没有办法量化,只能通过会员费的方式完成营收,一些需要用户掏钱的付费服务,又会让用户产生厌烦心理。

农业信息撮合服务最大的问题是达成交易的难度较大,用户难以从中谋利,支付费用的愿望也就比较薄弱。

责任编辑: 吴志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