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活动现场,英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向纪念碑献花。
陈永建摄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青浜岛,阳光划破浓雾,清风吹拂海面,山间细草萋萋。
5月20日下午,18名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和东极渔民后代相聚在这里,为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共同纪念二战期间当地渔民在日军枪口下英勇营救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在途经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时,“里斯本丸”号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而发射鱼雷击中。为防止战俘逃跑,日军先是用木板、帆布将战俘所在的船舱钉死,又在战俘们破“门”而出跳海逃生时疯狂扫射。危难之际,东极渔民划着一只只小舢板,冒死营救起384名落水英军战俘。
纪念碑上,镌刻的两只大手紧紧相握,一如83年前勇敢的东极渔民伸手拉住遇险的英军战俘。
“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轻抚着纪念碑,76岁的丹尼斯·维尼深情地说。她是“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儿。
2022年,丹尼斯·维尼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坚定支持英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纪念碑长4.5米、高1.8米、宽1.7米,重约1吨,整体以铜铸造,上刻“大爱无疆 海岳流芳”铭文。“纪念碑的设计前前后后改了40多稿,最后是一位老渔民给了我们灵感——渔民在海上救人时,会使劲拉住对方的手腕,这样的紧紧相握,象征着救人于危难的人间大爱。”纪念碑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瞿小实说。
纪念碑前,一张张照片定格了回忆,一段段留言感人至深:“国家被无形的边界分开,但爱已经超越了时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忘记。”“向每一个长眠在‘里斯本丸’的勇敢的灵魂致敬。”“父亲/祖父,我永远爱你”……“这场救援超越了国界,它告诉世界,即使在二战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我们会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英国“里斯本丸”纪念协会主席安东尼·琼斯说。
到场的英军战俘后代和东极渔民后代分别向纪念碑敬献花圈和鲜花,寄托敬仰与哀思。“看到雕塑,我想起了阿爹的手……”东极渔民后代吴小飞哽咽着说,“他们把生死放在一边,在救人时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我们应该把先辈们用生命结下的情谊传承下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回望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我们更加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中英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愿这段历史跨越时空、赓续传承、启迪后人。”
(陈逸麟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