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例!国资入股民营银行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霍莉2025-08-10 07:48

继江西裕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之后,第三家民营银行即将迎来国资股东。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已同意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联集团”)受让红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豆集团”)持有的锡商银行5亿股股份。

受让后,国联集团合计持有锡商银行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到25%,将替代红豆集团成为锡商银行第一大股东。

image.png

国资入股前兆:提前空降高层

锡商银行由红豆集团等8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于2020年4月正式开业,是全国第19家、江苏省第2家民营银行。

从股东结构看,红豆集团一直是该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维持在25%。在该行成立之时,由红豆集团实际控制人周海江,出任锡商银行首任董事长。

就在上述股权变更披露的同天,锡商银行发布公告,江苏金融监管局已核准李军该行董事、董事长任职资格。

image.png

公开信息显示,李军曾为国联集团董事长,在2023年2月,江苏金融监管局曾核准了李军国联财务董事长任职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无锡联合担保”公众号披露,今年6月20日,李军就以锡商银行党委书记的身份接待无锡联合担保一行的到访。

也就说,在锡商银行正式股份变更之前,国联集团已派驻高层进入锡商银行。

在此之前,锡商银行的董事长为奚国光,奚国光是该行首任行长,2024年1月,其锡商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刚获核准。根据天眼查信息,截至8月9日,奚国光仍为锡商银行法定代表人。

若后续该行股权顺利变更,意味着锡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将由民营企业变更为国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国联集团成立于1999年5月8日,是无锡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授权经营试点企业,注册资本86.89亿元。截至2024年末,国联集团总资产2221亿元,净资产597亿元。

当前,国联集团基本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业经营和投资运作三大领域。其中金融板块包括国联民生证券、国联信托、国联期货、国联人寿、江苏资产、联合担保、无锡产交所、国联财务。

可以看出,其金融板块的投资还未有银行机构,随着后续国联集团正式持有锡商银行股权,其金融版图将一步扩容。

锡商银行营收下滑明显

锡商银行当前的股东主要为当地民营企业。

根据锡商银行2024年年报,该行当前股东共9户,除了红豆集团,第二大股东为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3.99%。该行其它股东如兴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利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双象集团以及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多在9%以上。

image.png

(来源:锡商银行2024年年报)

在民营银行中,以“商”为名的不在少数,除了锡商银行,还有梅州客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以及浙江网商银行等。值得一提的是,无锡的“锡商”、梅州的“客商”,均是当地历史上的商帮文化代表。

在锡商银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中,该行对锡商精神有这样的总结:“一代又一代的无锡企业家在继承儒商传统的基础上,又积极对外竞争及合作,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锡商精神’,这一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实业报国,敢创人先’。作为无锡本土中诞生的民营银行,锡商银行也延续着这一精神思想。”

根据监管部门对民营银行的设立指导政策,民营银行应坚持特色经营,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

每一家民营银行也会在设立之时提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根据锡商银行官网信息,该行主要以移动金融和物联网等技术为手段,以服务中小微企业等,致力于打造具有物联网特色的科技型银行。

经历成立初期几年的发展,锡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由2020年末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400余亿元。不过,营业收入在连续4年的增长后,在2024年呈现大幅下滑。

锡商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锡商银行资产规模总计402.81亿元,较上一年末增长8.95%。2024年的全年营业收入为11.85亿元,同比下滑超过了26%。

虽然营收不佳,但在降低了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后,该行的利润总额得到同比正增长,2024年该行的净利润约4亿元,同比增长8%。

已有两家民营银行引入国资股东

在锡商银行之前,已有江西裕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的民营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当地国资。

裕民银行是首家引入国资大股东的民营银行。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裕民银行变更股权事宜的批复公告,同意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昌金控”)受让正邦集团持有的裕民银行6亿股股份。受让后,正邦集团完全退出,南昌金控合计持有裕民银行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0%。

天眼查信息显示,南昌金控由南昌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为市管国资,由南昌市政府控股。

跟随裕民银行步伐,新安银行在2024年11月也引入了当地国资股东。

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新安银行股权变更,同意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新安银行部分民营股东的股份,受让后,上述三家国资企业持有该行的股份比例分别达到了30%、11%、10%。

观察:民营银行两极分化严重,未来股权机构或迎变化

民营银行已存在10年,自2014年至2020年,19家民营银行陆续在各地成立。这一银行类型的设置,初衷是引入民间资本,差异化发展民营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与已有的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

但随着近年经济转型,部分民营银行的营收等指标受到挑战,资产质量承压,可以说经营业绩不理想,纯民营股东模式受到了考验。

当前19家民营银行业绩分化明显,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头部民营银行依托股东背景和清晰的业务模式,在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等指标方面表现优异,甚至“一骑绝尘”,如其营收规模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民营银行相关指标之和。

券商中国记者从一家资产规模中部的民营银行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该行股东对其经营要求不高,“活下去就好”。而另一家民营银行相关人士则表达了对数字化转型的焦虑,尤其是自2025年初以来,各机构对金融大模型的探索,该行不能落后,但是仍未找到抓手。

image.png

(来源:企业预警通 /总资产截至2024年末;营收、净利润为2024年全年)

如果未来部分民营银行引入国资股东,还能否称为“民营”银行。对此,市场不少观点认为,若部分民营银行经营业绩承压,在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的要求下,未来或形成“区域国资主导+民资参与”的股权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显示了民营银行发起者的思考。

王均金表示,民营银行未来的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业务拓展、股东管理、资本补充和发展基础方面有待夯实,仍存在较大的经营挑战。

王均金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调整优化民营银行股东准入标准,在保持民营控股前提下,放宽股权5%以下的股东资质,探索以民营资本控股,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合作参与的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榕枝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