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号晚间,备受市场关注的力合科创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变化事项取得进展。公司公告称,深圳市国资委与深投控、深智城签署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划转完成后,深投控和深智城将分别持有公司控股股东清研控股的5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次还同步披露了与清研院、深智城等多方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
自1月清研控股股权划转至国资委以来,市场对深圳国资委提出将公司打造为“深圳市国资系统综合性创新平台”的战略定位及其具体实施进展持续保持关注。此次变更完成后,一是等同于为公司“引入”深智城“战略股东”,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打开产业布局空间。二是与清研院的合作将更清晰明确,有利于发挥双方共同打造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优势。三是国资两大股东将部分经营权限委托给清研院管理,赋予“综合性创新平台”市场化运营自主权,加速释放创新效能。
据公司1月4日公告,其收到控股股东清研控股发来的通知,基于深圳市国资委支持将力合科创打造成深圳市国资系统综合性创新平台,清研控股的100%股权通过无偿划转的方式由清研院变更至深圳市国资委。
深化清研协同 明确合作路径强化竞争壁垒
力合科创是清研院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依托清研院等高校院所的丰富科技成果、人才、技术等资源,与大型央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及区域产业链紧密合作,通过深度参与清研院及部分创新优势明显的科研院所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起了独有的行业优势。
作为中国最早聚焦硬科技投资的机构之一,凭借体系与资源优势,力合科创打造了“长期主义+硬科技深耕”的独特行业标签。公司持续深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硬科技”领域产业。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直投及管理基金在投项目237个,其中上述四个领域项目占比为89.52%,项目储备科技含量十足。
公司此前的股权划转公告中曾明确指出,深国资支持力合科创延续并发展与清研院共同打造的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支持力合科创等下属企业与清研院深化整体合作,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等关键领域,协同推进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投资孵化与市场推广应用。
据此次公司披露的与清研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企业合作、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计划等多个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在市场较为关注的投资孵化和项目储备方面。协议明确公司对清研院项目产业化公司拥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投资权,公司作为清研院与国央企等领军企业开展创新合作的产业化落地伙伴,深度参与基金设立、供需对接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司已聚焦的四个“硬科技”领域,此次协议明确,双方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通过研发支持、专项基金等举措,重点投资孵化一批高成长人工智能标杆企业。
引入智城“战投” 打通产业对接新通道
据公司披露的与深智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智慧城市投资协同、数据资源共享与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作为改革前沿阵地,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端。2024年11月,深圳在2024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从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429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斩获被誉为智慧城市领域“奥斯卡奖”的最高荣誉“城市大奖”,该奖项每年全球仅授予一座城市,由国际权威专家层层评选,代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尖水平。
作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深智城集团2019年8月正式挂牌运营,依托全市唯一法定数字底座建设运营单位资质,统筹开展政务、交通、住建、应急、医疗、教育、人社、金融、企服、征信、工会等重点领域智慧化业务,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据深国资及深智城官网,自成立以来,深智城完成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超过20大类数字化系统,基本实现城市治理全领域覆盖;打造了全球首个城市级“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全国首个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平台;围绕数字孪生、物联感知、数据技术等核心技术投资孵化20余家创新企业。深智城建设运营的“深i企”平台累计惠企政策触达1000余万人次,解决企业诉求60余万件,截至2025年2月,“深i企”注册市场主体355.37万家,累计访问量达1.12亿次,成为深圳市场主体易用爱用常用的企业服务综合平台。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力合科创的新股东,深智城是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主力军,拥有智慧交通、城市大脑、数字孪生等成熟应用场景和丰富的实体产业资源,双方此次合作,一能通过实体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二能通过力合科创的体系服务与硬科技项目筛选能力,实现孵化体系与产业资源的双向赋能。同时借助近期深圳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利好,打开双方产业布局的广阔空间。
今年以来深圳接连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等系列政策,提出要在两年之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记者注意到,在《行动计划》文件中明确指出:将扩大开放“城市+AI”应用场景,建设市、区两级应用场景开放中心,围绕五大政务领域每年开放100个以上应用场景,打造“一区一品牌”典型场景应用,推动全面提升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水平。政务服务领域,探索构建政务应用创新实验室,推动“i深圳”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提升民生诉求办理效率,助力“深i企”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诉求办理效率,提升政务办公效率。(文穗)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