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出来的好服务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胜良2024-01-29 21:24

余胜良长图.jpg

【念念有余】

城市不会获得持续向前的标签,除非一直有这样的反馈存在,不过这个难度太高了。

余胜良

当人们评价一个城市好,聚焦一个区域时,这个城市基本上不会辜负期待,加倍地好起来。

育儿专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城市也是夸出来的?这还真有道理。当全国的探照灯打在这里,这里就变成了一个超级舞台,游客和城市给予彼此正向反馈,会将友好指数快速螺旋推升上去。

每年冬天,东北人都要往南方去,南方也有一些想见识冰雪的群体到北方去体验,东北三省各有千秋,长白山等山地滑雪、泡温泉是传统项目,雪乡也是一景。不过雪乡旅游就跟三亚一样,都会爆出一些服务上的不足,本季也是如此。有一些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道上收到参团信息,在大巴车上有导游要求增加服务项目,这也是低价团公开秘密,不过导游口气不佳,令人望而生畏,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开始。没想到在开头不佳的情况下,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旅游王炸不断。

自媒体上到处都是“哈尔滨宠客”信息,比如老虎都出来上岗,索菲亚教堂上飞龙,私家车自发接送南方游客,吃烤肉不要钱,烤红薯给勺子……信息密集轰炸一下,人流不断涌入,哈尔滨还需要从其他城市调集澡堂师傅,一些无人问津的老景区也挖掘出来,重新上岗。各种表演层出不穷,创意无限。不仅是稀罕雪的南方人,河南等北方游客也火速赶往哈尔滨,成为一个现象。

我的一个哈尔滨朋友很惊讶于哈尔滨为什么这么火,她的孩子不愿意回去过年,老家太冷,在外面站不了多长时间脸就生疼。从全世界来看,寒冷地带人口比较稀疏,人们集中在室内活动,有季节性的冰雪旅游,但主要吸引较富有的群体,生意规模不大。

哈尔滨有很多特色老建筑,在全国都独树一帜。有人如此解释哈尔滨火的原因,可是哈尔滨很多年就在那里,为何今年如此火?

我觉得就是一个夸奖,激发了哈尔滨热情的一面,让哈尔滨加倍地对游客好,游客给予更高评价和褒奖,然后服务就升级了,奉献了本地人无法享受也没有见过的服务,很多本地人也难以理解为何城市一下就大变样了。

当游客将好的标签贴给哈尔滨,哈尔滨心理上会向此靠齐,游客会将更好的标签贴给哈尔滨,继续靠齐。这个势能会影响当地人、商户和政府,改变从前的行为逻辑。媒体继续挖掘类似案例,持续宣传各种“宠客”行为,会吸引其他商家以此为标准,减少不文明现象,自觉不能破坏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此时赶过来的游客除了赶时髦,大概率能享受到很好的服务,不怕被宰。前一段时间,加被子收费能被自媒体炒作改正,说明当地商家也很注意形象。

有一句俗话叫“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方坦诚相见,正常情况下会激起对方更加坦诚,商家谈价格例外。如果大家彼此留一手,彼此坑蒙拐骗,那世道就会螺旋下降。

去年也有很多人去淄博,淄博是一座历史名城,突然因为免费招待义务工作者和烤肉出名。政府出了很多优待游客政策,还推出烤肉旅游线路。当地示好,拿出最佳面貌,旅游者进入这个城市,就跟过年一样,很容易被一种彼此感动的氛围包裹。

心理暗示很重要。最近碰到一个纪录片导演,说他不知不觉年龄50岁,浑然不觉,还以为自己是年轻小伙儿。合作伙伴好心给他过50岁生日,他吹了蜡烛,第二天,他穿着朋友送的写着“半百”的衣服,就发现自己腿脚发软,一下子就没劲儿了。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被人猜测年龄小了很多,仿佛一下子就回到被猜测的年龄。

城市也有这种习性,如果被某个形容词定义,就会朝着定义奔赴。不过这些都是短期行为,就像年龄会起决定性作用,城市不会获得持续向前的标签,除非一直有这样的反馈存在,不过这个难度太高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