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随着华为、苹果、小米等多品牌新机密集上市,消费电子产业加速回暖。
资本市场,近期消费电子ETF近期吸金明显,市场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ETF(159732.sz),十一月以来份额增长近50%,今年以来份额增长370%;与此同时,以立讯精密为代表的深市消费电子产业相关企业受到了机构的持续关注和密集调研。
产业回暖明显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一期的智能手机360周报(Smartphone 360 Weekly Tracker) 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呈现出复苏迹象,10月的前四周平均同比增长了11%。
智能手机市场回暖主要受到华为Mate60、小米14等新机的带动。这些新机型不仅在配置、功能上有所突破,同时也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了更为精准的定位,从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首先是华为率先推出新一代高端手机产品HUAWEI Mate 60,随即便引发消费者的抢购,市场关注度飙升。同时,华为还推出了AITO问界新M7,以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隔空触控电视等多个终端产品。
不久后,小米也发布了新机型小米14。根据官方数据,小米手机14系列在11月1日开启销售后也是大卖,是上一代小米13系列销量的600%。
从微观层面来看,相关上市公司也在三季报中传来喜讯。例如,深市消费电子公司立讯精密发布三季度报告,得益于消费电子、汽车互联、通讯互联等领域的营收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利润30.18亿元,同比增长15.37%,前三季度实现利润73.74亿元,同比增长15.22%。同时,公司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107.67亿元至112.25亿元,同比增长17.5%至22.5%。
在10月22日的投资者活动电话会议中,立讯精密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表示,“以公司前9个月的情况来看,大客户以外的国内外消费电子业务还增长了10%至20%。所以未来在大客户以外的消费电子业务方面,我们预期每年会超市场平均水平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
数据显示,消费电子成为2023年三季报改善最为明显的板块,第三季度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较上半年的-12.1%明显改善。
深市消费电子企业积极扩产
产业回暖,深市消费电子企业积极扩产应对。
10月30日,珠城科技(301280)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公司拟使用不超过8000万元的自筹资金及自有资金,通过公开竞拍取得位于乐清经济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权约113亩,并拟使用不超过8.5亿元用于投资建设新能源连接器生产基地。
珠城科技表示,本次公司拟购买土地使用权,用于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连接器生产基地,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战略布局,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的需要,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类似的还有和晶科技和格林精密等。
10月25日,和晶科技公告,公司计划继续加大对墨西哥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将以全资子公司香港和晶或(和)无锡和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晶智能”)为实施主体,负责墨西哥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投资建设规模为不超过1.5亿元(包括前期已投资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以及该项目的业务开展所必需的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公告,公司墨西哥基地目前主要服务于公司的海外客户,为更好地巩固北美市场以及培育拓展海外市场。公告称,本次投资有利于提升公司海外基地的产能支撑能力和供货效率,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服务和拓展海外客户,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更早之前,格林精密8月28日公告,公司拟以10.68亿元投建精密结构件及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本项目将提升公司产能,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据悉,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0.68亿元,其中,土地及土建计划投入7.6亿元,生产设备计划投入1.74亿元,铺底流动资金1.34亿元。本次交易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预计项目建设工期为29个月,项目计划在2024年前动工建设,于2026年前竣工,在2027年投产,于2030年达产。
格林精密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兼具精密结构件的工艺及生产要求,可满足客户和市场对产品工艺的多元化需求,有利于公司智能制造的升级,有利于降本增效,有利于公司投资扩充产能,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机构密集调研 资金正向布局
对于消费电子的复苏行情,获得了市场的一致看好。
国金证券表示,消费电子行业第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消费电子的需求正在回暖。AI赋能消费电子,有望带来新的换机需求,后续看好AI新技术驱动,以及自主可控受益的产业链公司。
资金面上,消费电子ETF近期吸金明显,市场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ETF(159732.sz),十一月以来份额增长近50%,今年以来份额增长370%。
机构也纷沓而至,密集调研相关产业企业。其中,立讯精密十月以来获机构调研家数排名第三,6家深市消费电子行业公司10月以来获机构调研家数超100家,包括安克创新、江波龙、京东方A、兴森科技、顺络电子等。
展望后续,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依托于AI、大模型等技术性的创新,可为行业带来更长久的繁荣。
短期来看,国信证券认为,消费电子的备货旺季已经正式拉开序幕,手机面板、存储、被动件等细分行业数据全面升温。尽管当前复苏信号仍然集中在供给备货层面,后续多个促销旺季的销售数据,以及AI手机、苹果MR等新品推出所体现的创新和成长性将成为消费电子行情延续的关键。
中长期来看,长江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头部厂商不断推出科技新品,叠加价格上涨、订单回暖等因素,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复苏逻辑得到强化。正如上一轮5G创新周期最开始先由2019年“基建先行”,向2020年“换机周期”加速转变。2023年AI创新周期由光模块、服务器的“B端付费”正在向2024年消费电子“C端付费”进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