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科创板公司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创板>公司新闻

科创板3周年系列上市公司访谈|东方生物董秘章叶平:体外诊断行业借力资本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2022-07-25 18:22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朱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科创板设立3年来,有目共睹的是,科创板市场已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东方生物董秘章叶平表示,公司近两年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度经营业绩位居IVD体外诊断行业第一;2021年每股收益位居中国A股上市公司前列,IVD体外诊断行业和科创板第一。上交所鼓励研发创新,发布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指引,给体外诊断行业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平台,同时体外诊断行业更是借力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行业的突破倚仗前沿的技术和研发以及资本的支持,对于体外诊断行业来讲,是进一步推动行业谋求长远、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和契机。

2021年度业绩居IVD体外诊断行业第一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以来,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及最新动态如何?是否已经产生经济效益?公司在相关关键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

章叶平:公司首发募集资金净额5.5亿元,其中募投项目之年产24,000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计划投入额2.4亿元,现已顺利投产,2021年度实现经济效益13.26亿元,超预期目标完成;另外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总体来说,科创板上市给公司打开了资本市场大门,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本保障和科创品牌形象背书;同时,公司上市后通过短短两年多时间的运营,整体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均取得重大突破,呈现数十倍的高速增长。其中,2021年度经营业绩相关指标位居IVD体外诊断行业第一;2021年每股收益位居中国A股上市公司前列,IVD体外诊断行业和科创板第一。在取得上述相关业绩的同时,公司在IVD体外诊断行业的资源集聚能力日益凸显,整体技术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所属行业具有哪些特征,该行业与海外相比尚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存在卡脖子现象?我国推出科创板以来,该状况有多大改观,以及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前景?

章叶平:东方生物属于医药制造业中的体外诊断行业。体外诊断行业技术路径多、技术门槛高、多学科交叉,行业竞争激烈,中国企业起步较晚,部分核心技术和生物原料受制于国外控制,整体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促使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然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国和出口国,加速国内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并在该检测领域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同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POCT居家自检已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模式,今后POCT居家自测的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将优于其他检测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的消费医疗概念。

另外,体外诊断企业普遍面临着前期研发投入高、后期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体外诊断行业始终面临融资需求,科创板的设立注重科技型与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扶持和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目前,该板块汇聚了一批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恰逢科创板开板三周年,上交所进一步鼓励研发创新,发布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指引,给该行业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平台。行业的突破倚仗前沿的技术和研发以及资本的支持,对于体外诊断行业来讲,是进一步推动行业谋求长远、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和契机。

重点开发十余款新冠及相关检测试剂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之后,在公司研发投入及成果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研发投入与创收之间的关系?

章叶平:公司上市短短两年多时间,研发投入逐年快速提升,研发成果和产业化效益显著。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0.94亿元、4.29亿元、1.06亿元,累计研发投入6.29亿元;同步,研发人员也从上市前的131人增加到2021年378人;2020-2021年度,累计新增专利186项,累计新增国内、国际医疗器械注册证分别92项、127项。公司三大技术平台:POCT快速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聘请行业专家,建立首席科学家模式和全球化的研发团队,全面完善和提高了公司的研发软硬件实力。整体研发成果和新产品转化效益显著,2020上市第一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65亿元,净利润16.77亿元;2021上市第二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69亿元,净利润49.20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46亿元,净利润20.67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关于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为主的集中解禁,能否介绍一下我公司的相关情况?此前的战略投资者解禁,市场有哪些解读?

章叶平:公司控股股东解禁时间将在2023年2月5日,目前尚未解禁。2021年2月5日,公司首发前投资者限售股份解禁,因为减持规模相对较大,市场当时阶段对此总体持比较悲观的态度,一方面认为是财务投资行为,另一方面认为不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干扰和影响了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但也有不同的解读,认为解禁有利于增加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是有利的一面;2022年2月5日,上市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解禁,当时阶段公司整体基本面较好,对此市场整体认为影响不大,甚至是释放和增强流通性的有利判断。

精益求精 不为短期利益盲目扩能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在疫情之下,公司各环节业务受到的影响及对策。公司为抗击疫情做了哪些工作或贡献?疫情期间及上市后,公司承担了哪些方面的社会责任?

章叶平:公司2020年初在科创板上市,恰逢全球范围内爆发新冠疫情,公司快速开发布局了十余款新冠检测试剂,努力克服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产能瓶颈突破、供应商供货困难等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支持全球新冠抗疫事业。

公司产能从2020年初的不足100万人份/天逐步扩产到最高1800万人份/天,以满足和保障各重点国家和地区新冠检测试剂的供应。这一过程中,公司始终坚守产品技术领先和稳定可靠的质量原则不放松,每一笔新冠检测产品的订单都是应急订单,订单交期紧、生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公司对产品的质量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为短期利益而盲目扩能,坚持做到每个产品精益求精,全过程质量监控。两年来,公司新冠检测产品已驰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公司向上海、香港、深圳、吉林等国内疫情局部爆发地区,以及非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多批次捐赠新冠检测试剂上千万人份,凭借领先的技术指标、稳定可靠的质量,助力多地新冠疫情防控。

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积极纳税,2020-2021年,公司纳税额近20亿元,连续两年荣获湖州市年度“纳税大户”称号;两年来,公司积极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最高时一线员工数量近两万人,支付劳动报酬近十亿元,公司在出口创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努力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力推动企业、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