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龙头——普源精电(688337)首次正式公开发布搭载公司第二代ASIC(专用集成电路)“半人马座”芯片组的HDO1000、HDO400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该新产品的发布使得公司成为中国率先通过自研芯片技术实现数字示波器高分辨率性能,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电子测量仪器厂商。公告显示,该数字示波器产品硬件垂直分辨率指标达到12bit,是公司自研芯片战略全新的里程碑,具备国内行业技术领先优势、芯片壁垒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
自研芯片覆盖全产品线,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提升
本次新品的推出彰显了普源精电研发底蕴的深厚和技术迭代的提速。资料显示,公司于2017年正式发布第一代芯片模组“凤凰座”,研发周期接近十年,本次发布的第二代“半人马座”芯片模组,迭代时间则缩短为五年,基本是十年磨一剑,五年加速度。
“半人马座”(Centaurus)芯片组是通过自研芯片技术开发的高精度通用测量芯片组,公司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可广泛应用于数字示波器、波形发生器、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产品线。“半人马座”芯片组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调理芯片“γ Centaurus”、高精度模拟信号调理芯片“θ Centaurus”及高精度信号处理芯片“α Centaurus”。“半人马座”芯片组拥有世界级的性能,在12bit的垂直分辨率下,拥有领先的97 dB动态范围、13.2μVrms本底噪声、-55 dBc的总谐波失真、33fs的级联同步精度以及3.6μV/℃的温漂等技术指标。
如果说“凤凰座”数字示波器芯片组的面世为中国电子测试测量步入全球先进行列迈出了第一步,突破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的高端市场藩篱,让普源精电打开高端数字示波器的蓝海市场,成为目前中国唯一、全球唯五的可以实现4GHz以上带宽的示波器的制造商;那么“半人马座”芯片组的推出则是开启了全球12bit数字示波器普及新纪元,使得普源精电成为国际领先的自主掌握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核心芯片级技术的电子测量仪器公司。至此,公司实现了在各档次数字示波器的核心模拟信号链路均采用自研芯片技术。
事实上,HDO系列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的推出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打击策略,公司可以利用自研芯片技术从高端市场“沉降”至经济型和中端市场,通过显著的差异化产品力、竞争力,以及自研芯片成本优势,普源精电能够在传统优势市场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有效改善此端产品毛利率较低的现状,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
根据普源精电最新发布的投资者调研纪要和此前公告,截至去年底,“凤凰座”芯片组已给公司带来了多达1.4亿的净利润。公司搭载自研芯片的示波器销售额占比从2018年的13.8%提升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66.14%,搭载自研芯片产品毛利率相比外采通用芯片产品毛利率提升非常明显。
公司自研芯片产品相比竞品有综合性能更强、成本更低两大优势。根据公开资料检索,公司本次发布的HDO1000、HDO400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的产品平均价格分别约为国内的1/2,为国外产品的1/3,售价未税人民币3999元起。业内人士称,普源精电的HDO系列产品相对国际品牌产品有突出的性能优势,且相对国内品牌也有着显著的价格优势,公司有望凭借极高的差异化和性价比优势快速重构高端以下市场,形成和其他品牌的重要技术壁垒和市场替代能力,战略布局非常清晰,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
电子测量仪器赛道长坡厚雪,国产替代正加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预计全球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到2025年以4.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72亿美元。国内市场是电子测量仪器全球市场的主阵地,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左右。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高速增长以及“国产替代”迫切需求,普源精电国内销售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一季度公司国内市场销售金额同比增长88.59%。
而数字示波器又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单品。资料显示,得益于新产品的不断导入,普源精电数字示波器业务显著提速,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现了30.2%和37.3%的增长。2021年,示波器产品线占普源精电整体销售额比重为51%,为公司第一大产品线。在自研芯片加持下,普源精电本次推出的HDO4000示波器产品的垂直灵敏度达到了目前业内领先的100μV/div,配合最低18μVrms的噪声指标以及12bit高分辨率,提供了业界领先的本底噪声,让客户轻松应对低功耗、微弱信号、电源纹波等测试应用或场景的挑战。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随着新品顺利销售,未来搭载自研芯片数字示波器的销售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望维持高位。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Wind数据,从今年4月公司上市后,参与调研普源精电投资机构总数累计超300家,出具研究报告超10篇,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过63.09%,彰显了公司资本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度和国产替代大背景下行业景气度的提高。此次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新品和“半人马座”高精度通用测量芯片组的同步推出,再次充分展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成长潜力,有望推动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CIS)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