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加持 恒华科技服务场景扩围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小伟2020-06-01 16:55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随着“新基建”的加持,近年来发展为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的恒华科技开始向增量市场伸出触角。一方面,交通、水利等行业成为公司BIM业务拓展的重要场景,进而形成对既有电力业务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公司产品及服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东非、东南亚、东欧和北美等地区均已开展相关项目。

证券时报记者从公司方面获悉,伴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逐步落地,以及“新基建”的持续发力,恒华科技将在巩固现有业务市场地位的基础上,依托公司在电网行业信息化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与服务经验,结合其他行业的业务需求,推出符合其他行业的产品解决方案,积极地向其他领域适度延伸和拓展;并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公司的产品及服务拓展至海外市场。

基于BIM技术构筑垂直行业互联网生态圈

作为一家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恒华科技多年来始终立足于电力行业,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企业、地方电力公司、配售电公司、智慧园区以及用能企业等用户。在服务此类客户群体的过程中,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理念,恒华科技发展成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提供商。

作为“新基建”之一的特高压,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正在领跑世界,在特高压信息化方面,恒华科技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其自主知识产权的输电线路三维线路设计平台在特高压工程中也得到较好的应用,满足了输电线路工程对地理信息精细化程度的高需求,同时平台利用基于BIM的仿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及三维空间分析技术快速完成三维建模、电气设计、杆塔设计等工作,解决复杂的空间校验问题,优化设计成果并提供精细化模型进行数字化移交,最终达到了提升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标。目前,三维线路设计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领域,经过大量工程的实际应用验证,通过基础信息集成加上可视化的设计成果能直观传递设计方案,帮助施工人员精准理解设计意图和达成设计优化方案,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为世界上电压最高的、输电距离最长的特高压线路,这一项目具有设计技术难度较高,建设工期紧张,协调工作繁琐,涉拆迁、环保等专业领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该工程部分标段依托恒华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道亨三维线路设计平台进行设计,构建地理信息、测量、电气、结构、杆塔基础等多专业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实现路径方案比选论证、参数化建模、有限元计算、交叉跨越检查、工程量自动统计、二维自动出图、工程仿真漫游等多方位的专业性工作,全面提升工程整体设计质量与效率。

在服务电力行业的过程中,恒华科技设计版块、基建管理版块、配售电版块SaaS产品线的不断升级完善,电+智联服务云平台行业影响力也稳步提升。目前恒华科技已逐步形成覆盖电源侧、电网侧以及配售电侧的业务体系,电力垂直行业互联网生态圈已基本建立。

应用场景扩容

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随着“新基建”的加持,恒华科技开始在新的市场空间崭露头角。

BIM成为公司发力新市场的重要抓手。在“新基建”发展背景下,BIM技术在电力及能源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电网工程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

公司方面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基于自主可控BIM平台核心技术,当前恒华科技已经构建了服务于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核心产品包括三维设计、工程造价、项目评审、智慧基建、智慧运维、电力大数据等系列SaaS产品及服务,可实现电网工程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及运营。去年以来,公司先后发布了BIM引擎1.0版本及Fweb3.0应用快速开发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快速开发、关键技术组件复用、低成本实施运维能力,为公司产品在交通、水利等领域跨行业深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据悉,恒华科技BIM相关技术及产品已经在交通、水利施工领域多个项目中得到初步应用。其中,在交通领域,公司提供智能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涉及公路和桥梁等多个细分领域,主要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包括交通行业企业信息化、智慧基建、智慧管养、综合执法和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等解决方案;在水利领域,公司也以国家智慧水务为契机,以水利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内容涵盖水利勘察与设计、咨询,水环境治理、水质监测,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无人机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等细分领域。

在场景扩容过程中,积极引入国资股东成为重要抓手,以助推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于2019年9月开始引入中交信科集团,以进一步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提升公司的项目承接能力、资信和抗风险能力,依托中交在交通领域的资源积累,逐步打造为BIM及基建管理信息化领域技术研发和实施的自主可控平台(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多领域的BIM)以及电力能源信息化及相关业务承接平台。

在行业拓展的同时,恒华科技还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公司产品及服务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公司国际业务已经在东非、东南亚、东欧和北美地区奠定市场基础并开展项目。”公司方面介绍,公司还会时刻关注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一方面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公司领先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对外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共赢;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及其他领域市场,目前已能够持续获得电网系统之外的客户订单及部分海外订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场景的扩围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需要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相匹配。近年来,恒华科技明显加大对BIM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其中2019年研发投入1.10亿元,同比增加16.36%,占总营收的比例提升1.87pct至9.78%。

公司方面介绍,目前,恒华科技发布的BIM引擎1.0版本及Fweb3.0应用快速开发平台提升产品快速开发、关键技术组件复用、低成本实施运维能力,在交通施工领域多个项目中得到初步应用,未来也将为公司在其他行业领域深入应用形成支撑。

恒华科技看来,在公司转型升级一家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为战略目标途中,BIM是关键支点。今年5月,作为致公党北京市委科技委委员,恒华科技副总陈显龙便提出了《关于北京“十四五”时期应注重建筑信息模型(BIM)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陈显龙指出,建设“数字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创新重要战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也明确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但中国仍缺乏安全自主可控的BIM工业互联网平台,亟须开展三维几何内核底层技术、渲染平台技术加强联合攻关工作,从根本上解决BIM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

因此,陈显龙建议,在北京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强对BIM工业互网平台建设的支持,从人才引进到产业布局,鼓励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电力、交通、水利等各垂直领域的BIM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BIM正向设计、智慧基建、资产可视化运维、智慧城市等场景应用,让BIM真正提高生产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管理,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2019年年报中,恒华科技方面也明确表示,将加大以BIM为核心的底层平台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跨行业服务支撑水平。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