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天地一体化”布局再迎新进展 首发双星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忠楠2020-04-24 18:02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太空中第一次有了中国的声音。50年来,中国对航天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尤其是自2014年国家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后,对太空的探索更是成为了新热潮。

日前,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列入“新基建”范畴,就此拉开了通信“星时代”,更是为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和保证。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当天,吉利控股对外公布了其首发的两颗低轨卫星项目的最新进展。

据悉,这两颗低轨卫星即将转入卫星装配后的各项环境试验,包括模拟卫星随火箭上升阶段状况的振动试验、模拟卫星在近零下270℃的太空运行状况的热真空试验等。预计今年6月,双卫星将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完成这些试验考核后,这两颗卫星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发射。

应该说,这两颗两颗低轨卫星的发射,是吉利控股开启“天地一体化”高精定位系统的商用验证阶段的开端。在低轨卫星布局形成后,吉利控股将不仅塑造自身的立体出行格局,还将与汽车制造、大数据等行业融合,并形成开放的平台。

事实上,吉利对低轨卫星早有布局。2018年,吉利控股就战略投资了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成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早在2010年就提出:“人类应该以更加大胆和科学的态度,加快开发太空世界与宇宙未来,在保护和发展地球经济的同时,开拓更加广阔的宇宙世界。”如今,吉利控股对太空的不断探索,正是对李书福宇宙观的进行实践和落地。

根据知名航天咨询公司——欧洲咨询(Euroconsult)发布的《政府航天计划: 基准、剖面与2028预测》显示,2018年全球航天投资排名中,中国稳居第二,投资数额为58.3亿美元,商业化和国际化趋势在增强。有预测显示,2020年将成为中国商业卫星元年。因此,吉利对低轨卫星的布局,恰好与产业发展大势高度吻合。

实际上,褪去传统汽车制造角色,吉利正在向创新型科技公司转型。而涉足商业卫星领域,恰好是为其“天地一体化”大出行布局夯实底层架构,这也是吉利科技转型的助推器。

据了解,未来,吉利低轨卫星布局将为未来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定位服务。在无人驾驶场景中,需要绝对精准定位且低延迟才能保证驾驶安全,因此对高精地图要求达到厘米级。这背后是海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的全链路技术。可以说,没有低轨卫星一体化服务支撑,未来无人驾驶将非常艰难。

此外,该项目还将赋能吉利控股旗下的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领域。过去的几年时间内,吉利通过曹操出行、耀出行已经充分完成了对共享出行领域的布局。低空出行方面,吉利全资收购了城际低空出行公司太力飞行汽车,并与戴姆勒共同投资低空出行领军企业Volocopter。未来,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领域均将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而卫星项目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其迈向高度自动化的进程。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