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码布局新基建发展,地方专项债发行三季度迎高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2023-08-31 16:34

今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上半年新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6.2%。步入下半年,广西、贵州、河南、福建等多地就推进新基建作出新的部署,进一步释放出新基建提速的信号。

例如,河南和福建均在8月发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河南明确提出将用三年时间争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前5位;福建提出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推动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力水平、创新能级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作为新基建主要资金渠道的地方专项债发债进度也在三季度按下“快进键”。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要求,今年3.8亿元的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预计将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从目前已披露第三季度发行计划的省市来看,三季度将成为地方债发行的高峰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新基建的边际投资效益要好于传统基建,且能为传统基建赋能、提高服务效率,有助于创造新兴消费或为消费创造更便利条件,各地区加快新基建发展步伐,无疑将促进经济恢复,同时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多地加码新基建

今年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基建整体增速,基建投资比重稳步提升,显示上半年国内加快推动新基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基建涉及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配套基建等领域,有利于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同时带动部分行业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

近期,国家多个部门公开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新基建。例如,7月4日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对光纤网络、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多个省份在今年下半年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行动规划,新基建热度再次走高。

7月21日,广西发布《广西全面统筹和加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融资工作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深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贵州发布的《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区域、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提高到3.5千瓦/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100%。

8月,河南、福建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近三年新基建相关推进工作。

其中,河南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争取进入全国前5位,通信网络、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实现全国领先,算力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突破,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样板、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福建在8月17日举办的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打响“数字福州”国际品牌,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强基”行动,聚焦新网络、新技术、新算力、新安全、新融合、新平台等六个方面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力水平、创新能级迈上新台阶。

地方债发行提速

“各地加大新基建布局,即意味着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释放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财政政策在新基建中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黄卓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22年,专项债领域在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增加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目前,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是新基建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基于此,多地均在通过专项债的方式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例如8月17日,湖南便首次发行了金额为3.5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专项债券,用于支持株洲市(省级)经开区5G数字应用示范基地等新基建项目。

根据财政部的部署,今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为3.8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今年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4971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23598亿元,约占全年发行进度的62%,而去年同期的进度达到90%以上。从数据上看,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有所放缓。

黄卓表示,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放缓,一方面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对专项债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管理要求更加严格,项目筛选和储备进度有所放缓。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表现超过预期,GDP增速达到5.5%,呈现良好恢复态势。因此,地方对于稳增长的紧迫性小于去年同期,专项债发行放缓符合当下经济形势。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据近期多位地方财政、地方债承销行人士透露的消息,相关监管部门已经通知地方,要求2023年新增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若按照9月底前发行完毕的要求,意味着8、9月专项债发行规模平均须在0.65万亿元左右。

目前来看,8月以来地方发债进度确有所加快。参考华金证券8月16日报告,截至8月15日,28个省、计划单列市披露了第三季度发行计划,总计25221亿元;七、八、九月占三季度比重分别为32%(8000亿元)、47%(11924亿元)、21%(5297亿元)。

“今年专项债发行额度较去年高,在国内积极促消费、稳投资政策基调下,政策靠前发力,三季度专项债发行将加快。”周茂华表示。

今年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以应用为导向”等一系列要求,这也释放出信号,需要以更加丰富的渠道为新基建提供资金支撑,同时鼓励更加多元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如何实现这一点?

周茂华表示,在推动新基建发展上,需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以及好的合作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同时,应建立新基建的协调机构,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保障新基建在用人用地等要素上的配合。各地也需要根据发展需求明确新基建的重点方向。

而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更多的与产业发展挂钩,服务于商业体系或者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吴亚平认为,对于产业类的新基建项目,政府也可以通过出资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间接支持新基建投资,并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