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 | 中国特色“1+1”ESG框架逐步成型,纳入“乡村振兴”等特色指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黄宗彦2023-08-16 18:04

2023年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出品的《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在杭州重磅发布。

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1+1”ESG框架已逐步成型。所谓“1”,是指以国际ESG指标中的共性指标作为普适性基础框架;“+1”则是指基于中国国情与战略布局形成特色ESG指标。目前,中国虽尚未正式形成统一的ESG指标体系,但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机构、专业智库等国内主要市场参与方均在探索推进本土化的ESG指标构建。

比如,在环境维度,欧美国家的环境议题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在指标设置上更关注企业的气候责任行为,中国的ESG议题在指标设置上,多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战略议题出发,重点关注“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大领域。

社会维度方面,相较于欧美企业浓厚的社区文化等,中国的社会维度指标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宏观战略的执行,包括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农业发展、灾害救助、公共卫生等特色内容,并将人权和平等这一常见社会议题放宽到企业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回应,弥补了国际ESG指标体系中的国别映射缺失。

治理维度议题设置上,国际ESG市场的发展历程更多地体现了市场选择机制,强调企业的自愿行为,因而在指标设置上强制性较弱。中国的治理维度指标参照国企央企等企业主体现状,将国际通用议题与既有国情进行了融合。例如,本土指标体系融合了“党建”内容,以保证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特性和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特点进行科学的可持续表现解释。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