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舆情周报丨昆仑万维再收关注函被追问,ST金圆夸大产能收监管函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3-07-28 17:01

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84.6亿元,同比下降16.8%,降幅比1—5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证监会明确下半年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投资端改革和监管转型。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7月22日-7月28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QQ截图20230728165138.png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昆仑万维子公司设电解液制造合资公司 深交所追问合理性

7月20日,昆仑万维(300418.SZ)披露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北京绿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承德燕北冶金材料有限公司于近期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合作设立电解液制造合资公司。

7月20日当天,昆仑万维还发布公告称,公司5%以上股东李琼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截至2023年7月19日,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限内,李琼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586.85万股。在李琼减持计划完成后,昆仑万维将根据与李琼签订的《借款协议》有序推进借款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李琼的减持计划就曾引来外界质疑,之后昆仑万维股价接连暴跌。在昆仑万维6月20日发布李琼的减持公告的次日就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向李琼核实并详细说明其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及决策过程,公司及相关人员是否存在借助市场热点操纵股价、配合李琼减持的情形,是否存在其他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

针对昆仑万维近期的一系列动作,7月26日晚间,深交所向公司发出了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主营业务、对外投资情况等,详细说明北京绿钒与承德燕北的合作背景、目的与具体合作方式,与公司现阶段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是否匹配。同时深交所还要求昆仑万维结合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流动性情况及本次合作所需资金来源等,说明公司是否资金状况等条件不足以支持相关项目开发等风险。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6月20日至7月28日期间,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48614篇。

image.png 

媒体观点:

《第一财经》:昆仑万维此次参与新能源业务的主体公司北京绿矾成立于2022年,成立还不满一年、参保人数仅2人,而且是一家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营业务与公告提及的钒电池电解液并无直接关系。

《财联社》:行业分析师表示,因婚姻变动带来的减持不确定性是市场顾虑所在,股民担心的是部分“离婚式减持”即是为了纯粹“逢高出货”。另一方面,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离婚的时间巧合确实引起投资者关注,毕竟其中可能存在减持和利润的考虑。

《时代财经》:有投资者认为,李琼减持后,昆仑万维股价仍然会继续走牛,“减持牛、定增龙、离婚龙”一向是妖股标配。如若李琼只是单纯减持,按照当下“减持即爆发”的投机情绪,昆仑万维股价或许会如其他AI概念股一样再创新高。然而,问题出在减持后的“神操作”——反手借给上市公司并收取利息。上一次施展减持股份后再借给上市公司“财技”的公司股东,正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

舆评:

今年以来A股已有9家AI概念股披露大股东离婚的消息,包括富邦股份、三六零、彤程新材、科信技术、天地数码、通合科技、回天新材、赛腾股份、卓胜微,其中,有一些公司因为引起了公众关注的“天价离婚案”而在舆论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当市场对“假离婚真减持”的质疑伴随着股价下跌,最后受伤的往往是公司和小股东。

ST金圆夸大产能收监管函

7月24日,ST金圆(000546.SZ)因此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夸大”预测新能源材料产能,与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碳酸锂年产量差异较大,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监管函指出,ST金圆在2022年8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表示,计划2022年产出1500-2000吨碳酸锂,同时公司多次在互动易上回复称,捌千错项目2000吨的产能设备均在持续产出、满负荷生产、产能已稳定达到50%以上。ST金圆2022年年报显示,当期新能源材料生产量仅为22.94吨,与前述信息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误导性陈述。

image.png 

媒体观点:

《每日经济新闻》:ST金圆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及时整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的信心。ST金圆的新能源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的技术创新、稳健的资金管理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否则,它就可能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境,失去自己曾经拥有的优势和机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ST金圆应该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强的责任感。它不应该只盲目地跟风转型,而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

《证券日报》:一般来说,碳酸锂生产线建设和产量爬坡的周期视公司情况而定。有的8个月能建完,有的可能要一年。不过按照目前的碳酸锂价格走势,以及公司相关产线建设及投产进展,这块业务表现可能不会太乐观。

舆评:

作为上市公司,ST金圆应该对自己的业绩和战略规划有清晰的规划和预期,而不是随波逐流,跟风炒作“蹭热点”。此类误导性陈述的行为是对于市场规则和投资者利益的漠视和侵害,不仅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也会引发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甚至导致投资者的索赔和诉讼。

开润股份股票激励考核目标过低收关注函

7月25日,开润股份(300577.SZ)披露《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拟授予59名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3272127股,激励对象含2名高级管理人员。

深交所26日向开润股份下发关注函。公司被要求结合最近两年又一期的营业收入及在手订单情况、主要客户及相关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情况等,说明考核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是否可能大幅下滑甚至为负,设置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0.93%、5.52%的考核目标的主要考虑,考核目标明显低于最近两年又一期营业收入增速的合理性,该考核目标是否具有实际激励效果,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股权激励计划向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激励对象输送利益的情形。

媒体观点:

《长江商报》:对比发现,在股权激励的情况下,未来两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均大幅放缓,且低至不到5%。因此,市场质疑,开润股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作用在哪儿?与此同时,开润股份的重要高管频频减持。2022年6月底至今年7月4日,粗略统计,高管范劲松、高晓敏、钟治国三人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累计套现近1.90亿元。其中,仅在2022年12月1日至今年3月21日,范劲松就套现了约1.10亿元。

舆评:

开润股份备受质疑的是其设置的业绩考核目标过于宽松。董监高即便功劳再大,也不宜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等渠道,进行利益输送式奖励。员工持股计划不宜赋予股权激励功能,否则便是慷中小投资者之慨,肥了普通员工甚至是董监高。(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