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如何本土化?姜建清、刘元春这样看…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秦燕玲2023-06-09 19:18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我国ESG投资进入发展快车道,金融机构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碳金融、普惠金融等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投资在国际上逐渐呈现主流化发展态势,接下来如何让看似舶来的ESG投资与本土接轨?如何让理念真正融入企业的管理?

在“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对前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ESG信息披露标准要有中国特色,不可照搬国际

姜建清指出,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存在制度不统一、评级缺乏系统性、监管不统一等问题,效率相对较低。要把握好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关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主动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讨论和制定,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为ESG的发展和完善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图片来源:IFCII主办方

姜建清认为,要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客观量化ESG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要符合中国文化和国情,不能一味照搬国际制度,又不能脱离国际发展趋势。

姜建清指出,当前ESG投资已成为金融市场的焦点,一方面,全球低碳转型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和资金参与,金融机构在其中大有可为;另一方面,高碳企业、高碳产业如果不能在未来有效减碳,金融机构所做的信贷投资可能会面临估值下降,提供的贷款也可能成为坏账。因此,发展绿色贷款、承销绿色债券、建立碳基金,发绿色低碳主题基金,加强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计葵生指出,未来评价一家企业的ESG做得到底好不好,将不仅仅在于这家企业自己做了什么,还有上游怎么管理,客户资源怎么分配,这在未来5年将成为最重要的一个点。

同时,计葵生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西部发展等国家战略充满了新发展机遇,金融机构和企业会让更多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现出来。

ESG的里程碑意义:利用市场定价功能引导资本向善

刘元春认为,ESG理念的推出是革命性的,它要求所有的企业和资本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体系,“不是企业一定要为环境而环境,为脱贫而脱贫,只不过如果企业不关注环境、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在项目上的具体规定,企业就难以很好存续下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图片来源:IFCII主办方

同时,刘元春认为,ESG理念的里程碑意义还在于,用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来描绘企业如何在与社会长期友好共存的基础上来追求企业价值。也就是说,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推行长期主义必须向善,资本必须向善。资本向善即有所回报,例如,符合ESG的标准,融资成本就更低,市场就会给出回报。

刘元春表示,之所以不能让市场简单追逐环保、社会价值等目标,是因为这些行动本身具有超级外部性和超级跨际平衡问题,对于这种外部性的定价,需要有新方法。政府首先要有作为,碳金融、绿色金融、ESG等是我国弯道超车很重要的基础。同时,企业收益和公共收益之间如何有效形成通道,弥补私人成本,让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平衡也是未来需要特别考虑的。

刘元春强调,ESG是我国下一轮金融深化的载体,企业做得不好,要付出成本,做得好,则有可能将成本转化为利润。因此要向所有投资者传播新理念,形成新价值观,这样企业的治理体系、投资理念才会代替政府补贴税收,形成潮流。

至于怎样做好本土的ESG投资?邱慈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第一,基金经理人必须要加强专业能力,非常熟悉投资策略的具体应用;

第二,加强社会整体的ESG认知;

第三,政府要参与ESG本土化的讨论,要看到ESG理念与中华文化的一些传统观念是非常一致的;

第四,通过公开甄选产品来提高社会认知和投资人的兴趣。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