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价值发现与价值忽略:“中特估”的轮动与分化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e公司 王小伟2023-05-30 21:18

资金对“中特估”的热情,正在明显形成轮动之势。从电信运营商到“三桶油”,从银行金融到“一带一路”央企,“中特估”的主线方向日趋明朗,轮动强度上行,主线也在分化。5月30日,中国中车、晋西车轴等“一带一路”央企的股价大涨,使这一市场特征再度强化。

“一带一路”是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实践,输出的是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央企作为担纲主力军,是“中特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在构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是“一带一路”央企获得资金青睐的市场逻辑。

但“一带一路”同样位于“中特估”的主线框架下。“中特估”被市场资金认可的背后,政策引导、分红提升、基本面改善都是重要牵引。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通胀与利率水平总体处于高位、无风险利率走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这些牵引力演变成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

“中特估”的轮动,一方面与央企基本面适配——近些年央企专业化整合提速,各自构筑起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护城河;另一方面也与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适配——在A股市场增量资金暂时缺位的背景下,更容易产生“你方唱罢我才登场”的轮动现象。这与今年市场的另一大主线——AI板块技术-芯片-应用层的资金入场逻辑演绎是趋同的。

央企轮动性地估值回归,有助于抬升这些主体可转债转股、定增再融资等市场工具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好的发挥它们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压舱石和排头兵作用。

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有些“中特估”央企非但没能坐享轮动红利,反而正在陷入阶段性连跌,成为被资金遗忘的“中特估”。

中国中免就是典型代表,虽然公司也在享受海外消费回流和免税政策红利,业绩也有望步入加速兑现,但难阻资金的持续变现,今年股价距离最高点接近腰斩。

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资金角度来看,由于此前这类公司多为基金长期“抱团股”,一旦机构股东在估值高位出现调仓、赎回等动作,哪怕只是小比例腾挪,往往也会打破此前的买入、卖出资金的平衡,容易形成“负反馈”。从这个角度说,这体现出“抱团股”与“中特估”之间的资金博弈与再平衡。

和经典估值体系相比,“中特估”结合了中国特色,可以视为是对成熟市场估值理念的一次升级和重构。无论是被“价值发现”还是“价值忽略”,都有必要积极融入“中特估”的本质内涵——在资金平衡中找寻安全、稳定、社会责任等要素的更高估值溢价。

责任编辑: 刘灿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