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看一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消息。
汉能系9家核心公司遭破产清算
中国前首富、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旗下的汉能系9家核心公司遭破产清算,昔日新能源巨头“崩盘”。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邀请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网络形式竞争选任破产清算管理人的公告。
经债权人申请,本院裁定受理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江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发电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公告显示,鉴于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在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本院决定采取竞争方式选任该系列案管理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北京知旬科技等上述9家公司均属于汉能集团旗下。
美联储高官现分歧:“三把手”呼吁再加息一次,芝加哥联储主席认为需谨慎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银行业危机带来的阴影,美联储内部的分歧似乎正在公开化。
4月11日,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表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降低通胀方面仍有更多工作要做,并表示尽管银行业动荡带来不确定性,但他们不会改变方针,他强调今年应当再加息一次。但芝加哥联储主席Austan Goolsbee则认为,在银行业危机刚刚平息一些的当下,美联储下一步行动应该更谨慎。
纽约联储:加息导致未来一段时间无法给财政部上缴利润
纽约联储周二公布了2022年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年度报告,该行在报告中表示,美联储目前持有的8.7万亿美元的资产到2025年年中可能会下降到6万亿美元左右,然后保持稳定一年左右。之后预计持有资产将增长,以保持与经济增长的平衡。该报告还对该行面临的净负收入情况进行了预测。加息促使联储的利率成本急剧增加,现在已经超过了它从服务和所持债券利息中获得的收入。虽然美联储仍然能够在2022年将超额利润交还给财政部,但其收入在去年年底变成了负数。“净收入为负的预测表明,向美国财政部的汇款将暂停一段时间。”报告说。
3月新增信贷、社会融资保持较高规模
作为经济增长先行指标的信贷社融数据,今年来已连续3个月延续大幅扩张态势。央行4月11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同日发布的社融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
此外,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延续高位;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美国农业部维持美国大豆和玉米供应预估不变
美国农业部(USDA)周二公布的4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22/20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13.42亿蒲式耳,较3月预估持平,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3.19亿蒲式耳。
美国2022/2023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为2.1亿蒲式耳,亦较3月预估持平,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98亿蒲式耳。
美国2022/2023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5.98亿蒲式耳,较3月预估的5.68亿蒲式耳有所上调,同时也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5.74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预期,全球2022/20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2.9535亿吨,3月预估为2.9646亿吨,市场平均预期为2.95亿吨。
全球2022/2023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为1.0029亿吨,3月预估为1.0001亿吨,此前市场预期为9860万吨。
全球2022/2023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2.6505亿吨,低于3月预估的2.672亿吨以及市场预期的2.671亿吨。
美国农业部4月供需报告显示,阿根廷2022/2023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3700万吨,低于3月预估的4000万吨,亦低于市场预期的3710万吨。
巴西2022/2023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1.25亿吨,较3月预估持平,低于市场预期的1.261亿吨。
2021/2022年度,巴西和阿根廷合计生产约1.655亿吨玉米。截至目前,估计二者2022/2023年度产量将同比减少350万吨。
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2700万吨,3月预估为3300万吨,市场人士预期为2930万吨。
巴西2022/2023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1.54亿吨,3月预估为1.53亿吨,市场人士预期为1.537亿吨。
2021/2022年度,巴西和阿根廷估计共计生产1.744亿吨大豆,截至目前,二者2022/2023年度大豆产量预估同比增加660万吨。
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美国2022/2023年度大豆供应和使用预测较上个月相比没有变化。本月调降了对2022/2023年度美国玉米进口和对食用、种用及工业的玉米使用量预估。由于供应和使用量下调幅度相同,期末库存保持在13.42亿蒲式耳不变。
棕榈油大幅走高是为何?
油脂在3月受到银行危机的宏观影响,盘面下跌较多,从3月底开始超跌修复反弹,且周一公布的MPOB 3月供需报告出口数据小幅超预期,整体偏多。近两天传出印尼修改棕榈油出口参考价格,使得出口税整体增加,周二印尼又传出出口政策修改的拟稿,意在保证印尼国内供应的同时提升包装油的消费。方案显示,自5月1日起,印尼国内食用油保供量将从每月45万吨降到30万吨,从5月起的12个月内释放之前冻结的出口额度,此外,散油的DMO比例将从1∶6调降到1∶4,但包装油的DMO比例乘以系数后依然高达1∶9。
在银河期货农产品研究员陈界正看来,上述消息在出口方面并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但在情绪上推波助澜,周二近月棕榈油价格继续走高。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高级分析师石丽红认为,周二棕榈油大涨主要是受到来自印尼消息的驱动。周一马盘尾盘的拉涨,是因为传言印尼4月下半月的CPO参考价将定在932.69美元/吨,税费征收相应提升一档,对应的CPO出口税费将增加55美元/吨,24度棕榈油增加50美元/吨。此外,市场担忧DMO比例调降可能影响后期印尼出口,这为棕榈油市场情绪带来一定提振。市场可能过度紧张,从提高包装油DMO比例系数的动作来看,政策倾向似乎只是想要鼓励包装油的推广,并非限制出口。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包装油产能不足而跑偏,导致出口再次受到影响就有待观察,这可能也会受到旧出口额度释放速度的影响。
受棕榈油上涨的带动,豆油及菜油也一改颓势,出现反弹,但整体表现不及棕榈油。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周一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了3月官方供需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3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129万吨,处于机构预估区间上沿。因3月马来西亚部分地区降雨偏多,影响棕榈果的采摘及运输。3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149万吨,实际数据较预期高10万吨,同比增幅达32%。
据SPPOMA数据显示,2023年4月1—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增加30.63%,出油率增加0.52%,产量增加36.8%。
“3月MPOB数据超预期去库至167万吨,产量129万吨高于预期,出口148万吨超预期较多,该数据表明整体产地近端供应依旧偏紧,整体影响偏多。”陈界正说。
中辉期货油脂研究员贾晖介绍,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3月供需报告,报告显示3月产量环比小幅增加2.77%,出口环比增加31.76%,出口增幅大幅产量增幅,导致3月期末库存环比下降。此外,从产量数据来看,3月进入开始东南亚产量恢复期,虽然市场预计开斋节会影响4月产量,但产量恢复季,在无新的生物柴油政策推出的驱动下,供应改善预期将压制棕榈油价格走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随着斋月备货结束及国际豆棕价差从高位回落,且中国、印度、欧盟在植物油高库存下采购意愿不强,产地棕榈油的出口前景转弱明显,船运调查机构ITS数据显示,4月1—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大幅下降35.6%。
“当前棕榈油的季节性增产期已经开启,伴随出口转弱,后期马来西亚棕榈油累库倾向较强,这限制了报告公布后棕榈油价格的上涨空间,周二棕榈油的上涨很难说是由周一MPOB月报的超预期利好带动的。”石丽红说。
当前棕榈油供需情况如何?陈界正告诉记者,产地超预期的出口,使得当前维持着较为紧张的供应,国内棕榈油库存位于高位,需求不及预期依旧,维持弱复苏的状态。
“在去年四季度的大量采购下,国内棕榈油库存整体保持在90万—100万吨的高位水平,供应较为充裕。然而,在过去几个月产地的持续去库下,近月棕榈油报价坚挺,进口利润倒挂导致国内3—5月商业采购偏少,且时有洗船出现。在现货豆棕价差整体偏高、棕榈油掺兑性价比较好、气温回升有望带来棕榈油掺兑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对棕榈油后市去库预期较强,这较好地支撑了棕榈油2305与2309合约价差的强势表现。然而,市场预期产地棕榈油在未来几个月将随着季节性增产及出口转弱有较强累库倾向,这令棕榈油单边涨幅受限。”石丽红说。
贾晖介绍,当前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恢复阶段,短期供应预期逐步改善。虽然中国和印度棕榈油库存环比有所回落,但总体库存依然处于高位,进口积极性不足,抑制短期棕榈油价格走势。截至4月10日,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86.6万吨,仍处于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
国内某食品企业人士告诉记者,4月棕榈油产量仍处于恢复阶段,但本月公布的前十日马棕榈油出口数据环比大幅下降,ITS及SGS公布的1—10日出口数据显示,马棕榈油出口环比分别下降35.6%、16.2%。在边际产量恢复、出口及消费并无亮点的情况下,短期棕榈油期价预计继续承压,低位运行为主。
“近期棕榈油走势较强,但结合未来的供需格局来看,国内高库存且进口倒挂较深,后续的买船较少。印度基于当前的库存,斋月过后进口的动力趋弱。欧盟当前菜油的供应都存压力,更不可能修复棕榈油的进口。”陈界正说,国际FOB豆棕价差已经缩到0附近,POGO价差也已经走到了200美元/吨以上,随着后续产区的产量季节性的恢复,预计棕榈油的库存将会不断累积,整体的压力将会不断体现,外加4月份巴西大豆不断出港,国际豆油供应将不断提升,菜油近端宽松的格局仍未改,4—6月棕榈油的驱动整体偏空,产区的报价也已经呈现出逐月贴水的状态。预计未来棕榈油呈现振荡偏空走势。另外,豆油供应紧张预计逐步缓解,盘面以及基差预计仍有走低的空间。菜油近端供应仍偏宽松,整体走势将随油脂趋势变动。
“虽然有印尼消息带来的短期刺激,但对包括棕榈油在内的油脂后市并不太乐观,这不仅来自产地棕榈油后期较强的累库倾向,也来自宏观风险的潜在压制依然存在。在美联储不顾金融稳定性及经济增长持续加息、偏差的生柴利润难以带来需求亮点、后期油脂供应边际改善倾向较强的背景下,短期利好消息刺激上涨后,油脂价格后市重新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石丽红说。
记者发现,豆油方面,豆棕现货价差近期持续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截至4月11日,张家港地区豆棕现货价差1060元/吨。
“棕榈油替代优势依然存在,加上巴西大豆集中到港供应增加,短期豆油预计维持弱势运行。菜籽油则受累于国内本季菜籽即将收获上市影响,本周关注10日均线附近表现,若失守10日均线则有再度下探前低寻求支持的需求。”贾晖说。
据悉,豆二表现略好于美豆,目前5月巴西到张家港港完税价格为4446元/吨,较上周下跌27元/吨。未来巴西大豆陆续到港,根据中国粮油商务网跟踪统计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3月大豆进口量为600万吨,4月为734.3万吨,5月为1000万吨,6月为940万吨。2023年1—6月的大豆到港预估量为4891.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629.15万吨增加262.45万吨,增幅5.67%,尤其是二季度的到港量较大。市场人士预计后期国内大豆供给愈发充裕,将继续施压豆一以及油粕市场。
“国产豆方面,东北产区现阶段仍然以国储收购为主,另外,大豆的进口成本下滑,对国产大豆的行情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预计短期内豆一价格或将继续维持底部振荡走势。”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说。
陈界正认为,豆油预计4月中旬后供应将会逐步转向宽松。抛储的量与成交将会限制整体的涨幅以及基差的走势。后期需要重点关注南美大豆产量的定量以及国内大豆到港通关以及整体的开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