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突围而出|思睿集团春季客户思享会香港落幕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3-03-06 15:06

去香港,重新定义资产配置,是近期很多高净值人群关心的事情。

三年疫情,让很多人认识到了持有单一资产的风险,但做好资产配置绝非易事。全球资产配置为什么是财富增值的最小波动路径?中国市场为什么备受外资关注?中国的经济复苏目前走到了哪里?二季度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应该如何定?

近日,思睿集团携手全球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瑞士宝盛在香港举办了2023年春季客户思享会。为期三天的活动,思睿集团带领高净值客户走进思睿和瑞士宝盛的香港办公室,与瑞士宝盛的高管和专家一起给客户们分享2023年的投资与研究观点,以及近期产品与配置,同时,泰康资管和弘量资管的专家们也分享了他们对财富管理新趋势的认知。

image.png

(图为思睿集团在其香港办公室,分享2023年资产配置新趋势)

思睿集团(GROW Investment Group)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在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多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公司由前上市公司高管、行业顶尖资产管理人创建,团队曾主导设立亚洲第一支对冲母基金,中国第一支全球全配置永续型人民币基金,累计管理规模逾千亿,历史业绩优异,在资产管理领域屡获殊荣。

宏观经济:

中国周期明显见底,美国周期等待见底

首日活动中,思睿集团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洪灝率先就2023年一季度市场表现进行了复盘和展望。 

洪灝认为,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经济周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探底回复,并以此带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回暖。

 image.png

(思睿集团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洪灝复盘一季度市场)

“如果我们把各项宏观指标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中国的量化周期指标现在基本上回到了一个底部的低点。这个位置相当于2019年1月份的低点、相当于2016年6月份的低点、相当于2012年8月份的低点,以及2008年的市场低点。当然疫情对我们还是有重要的考验,但我相信,资本市场会出现一个逐步回暖的态势。

反观美国,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未来1-2个季度,无论是美国的经济周期、还是货币政策的选择、或是通胀周期的阶段,都不利于美国的风险资产。

目前看起来中国周期是明显见底,美国周期是等待见底。等到美国资产价格见底的时候,也是我们做全球配置最好的买入点。”

全球配置:

中国短期CTA和可转债,海外十年美债和另类投资

在全球资产配置思路上,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兼全球首席投资官马晖洪与洪灝一致。马晖洪在活动现场首先分享了他在过去一段时间与美国机构投资者的交流所得——大量外资目前高度关注中国市场的表现。

“许多海外的养老金机构投资者围着我打听中国市场的情况,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听说中国放开疫情管控了,现在经济恢复得怎么样?”

马晖洪解释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外资们普遍对中国市场的表现非常期待。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美国高频经济数据越来越差,外资需要向新兴市场分散仓位,另一个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策和市场表现的超预期。

在此基础上,马晖洪进一步分享了名为《突围而出》的2023年的资产配置框架和策略。

“首先是中国,处于短周期触底向上的前夕,中短期股市大概率震荡走高,可以适当配置一部分与股票低相关性的资产CTA和保护型可转债。长期来看股市的预期回报显著高于债券市场,具有更高的战略配置价值。

其次是海外,美国股票资产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2023年十年期美债的机会较为明确,同时可以配置稳定性较强的另类投资,以确保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取得防御性的收益。”

瑞士宝盛:

2023年,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降温之年

瑞士宝盛研究总监深度分享了他对2023年全球市场的看法和展望: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今年是发达经济体的降温之年。欧美经济体的通胀数据快速下行,利率正在逐渐见顶,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因此,在全球资产配置策略方面,我们认为高评级、长久期的债券应该成为全球市场的配置重点,在股票方面,要重点关注公司的盈利风险,寻找板块里的结构性机会。

相对全球市场而言,我们对中国市场更为乐观。以共同富裕、内循环为代表的政策市场红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因此我们重点看好市场中的周期股。在大宗商品领域,能源结构转型将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旋律,以太阳能、水电为主的新能源将逐步取代原有的化石燃料,成为中国能源组合中的生力军。”

ChatGPT技术如何在金融领域落地?

活动期间,泰康资管固定收益客户组合总监张婷、弘量智投首席科学家兼联合创始人黄耀东两位嘉宾也在现场和客户们就最近大火的ChatGPT以及背后的金融科技进展,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弘量黄耀东表示,“ChatGPT出来之后,我们金融科技方面从业者尤其关注。过去我们在打客服电话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找人工,不愿意和智能客服对话,但是ChatGPT能够处理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它能够真正听得懂人类的问题,并且以人类友好的风格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一点在技术上是有非常大的突破的。”

泰康资管张婷则从投研角度分享了对ChatGPT的看法。“投研一直是资管机构的重中之重,只有投研做的好,我们才有可能为客户实现主动积极的管理,为客户在市场上不断找到新的Alpha,为资产带来新的增值。我认为,类似ChatGPT的这种更强大的OPEN AI技术,可以更多地应用到A股市场的量化分析里面,比如可以帮助我们去发掘更多的ALPHA,或者是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风险预警。”(CIS)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