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货币基金新规影响深远 分流效应或改变现有格局
来源:中国基金报2023-02-27 09:13

近日,证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对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提出更为严格审慎的监管要求。

新规对于11.5万亿货币市场基金影响深远。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重要货币基金在更严格的投资限制下,收益率或有所下滑,但安全性将明显提高。重要货币基金的分流效应,也会给一些具有一定规模且收益表现较好的货基带来发展机遇。2023年国内经济将温和修复,无风险利率中枢大概率上移,货币基金有望迎来短端利率易上难下、理财赎回潮后低风险偏好资金外溢两大利好。

新规影响较为温和

为进一步提升重要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有效防范风险,近日,证监会会同人民银行研究起草了《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新规于2月17日对外发布,自5月16日起施行。

据暂行规定,满足“基金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超过2000亿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连续20个交易日超过5000万个”,并且“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且在同一基金销售机构销售的不同货币市场基金应当予以合并计算”等条件的货币基金将被认定为重要货币基金。

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陈威霖判断,暂行规定对货币基金短期内不会产生剧烈影响。“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已于2022年1月发布,给了基金公司充分的调整时间,且正式稿的内容相对于征求意见稿改动较小,久期、杠杆等核心规定均无变化,新增了‘投资于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15%’这一条款,但由于重要货基规模通常较大,集中度本身不会太高,这一规定相对容易满足。”

鹏扬基金现金策略总监王莹莹也认为,由于市场对暂行规定的出台已有一定的预期,因此,新规落地后影响较为温和,反映在债市上存单曲线短端需求会更好。

未来竞争或加剧

尽管短期影响有限,但这一新政对整个货币基金的格局或产生长远改变,未来竞争或加剧。

王莹莹表示,货币基金未来的整体格局或将发生长远改变。从规模和收益的平衡来看,超大型货币基金收益可能会趋于降低,中小型货币基金的市场份额会有一定增加,竞争会更加激烈,未来货基的规模增速可能放缓。对于存量货币基金来说,一部分对绝对收益需求较高的投资者资金可能会从存量的重要货币基金中流出,一些具有一定基础规模且收益表现较好的货币基金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竞争激烈。

“目前来看,短端利率易上难下、理财赎回潮后低风险偏好资金外溢,这两个因素可能对货基形成利好。”陈威霖表示。

新政或对短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货币基金替代品,带来一些市场机遇。不过,也有人士认为,货币基金拥有独特的流动性优势,若货币市场收益上行,货币基金的持有体验要优于净值型产品。

博时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总经理魏桢表示,短债产品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货币增强产品,相对货基有收益优势,较中长期纯债产品久期短波动小,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货币基金。来自互联网渠道的客群是货币基金的重要投资者,对收益率敏感度低,更看重消费场景的支付体验。

“对主要进行活期现金管理需求的投资者来说,货币基金的灵活性与稳定收益的优势暂时难以替代,这部分较难被短债或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分流。”王莹莹表示,对于7天以上短期现金管理的投资者来说,同业存单指数和短债基金等低风险的现金管理产品,可能获得一定的流入。

对货基收益率影响有限

虽然有市场预期新规将对货币基金收益率产生影响,但多数货币基金经理认为整体影响有限。

魏桢表示,货币基金收益主要受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与主动管理能力影响,风控比例的限制要求不是主导因素。一方面,2021年以来货币政策缺少预期差,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表现平稳,货基收益差异主要源于费率的差异,杠杆与久期差异的贡献较少;另一方面,从现有的监管要求与实际操作角度看,对各类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影响并不大。

王莹莹也持类似看法:“划入重要货币基金的基金,投资要求更加分散,投资范围的资质要求更高,对现金类资产占比要求提升,对流动性要求更高,投资组合要求更加短期化,压低杠杆率以控制风险,收益率不可避免会有所下滑,但安全性会明显提高。而对于没有划入重要货币基金的货基来说,没有明显影响。”

王莹莹强调,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走势的核心依然是资金面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2023年货币市场利率较2022年将有所提升,这对货币基金整体收益预计也将会有提升作用。

数据显示,近年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以余额宝为例,2月24日该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1.79%,虽然较2022年最低的1.29%略有提升,但相较2013年至2018年是不断下滑的状态,2013年最高收益率曾达到6%,此后逐渐下滑至5%、4%、3%、2%,2022年以来更是进入“1%时代”。

魏桢认为,2023年国内经济将温和修复,实体融资需求上升,无风险利率中枢大概率将高于2022年,货币基金收益与资金利率高度相关,预计此类产品后续收益率将有所上行。

王莹莹也认为,2023年是经济渐进复苏之年,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将会逐渐从宽松回归常态,存在资金利率走高、波动加大的趋势性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传统货币基金会有不错的持有体验。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