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产业干到了千亿,合肥做对了什么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王珍2023-02-21 13:58
(原标题:这个产业干到了千亿,合肥做对了什么 | 大国造物)

“合肥模式”有几个特点,一是敢投,二是产业政策有连贯性,三是不追求“短平快”,不只看近期能否盈利。

2023年2月6日,彩虹股份(600707.SH)合肥8.5代液晶基板玻璃二期项目的新一条大吨位生产线点火投产。同日,京东方(000725.SZ)回复投资者询问时表示,合肥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将按计划达成扩产目标。

这些项目巩固了合肥在中国显示面板产业版图中的地位。15年前,京东方合肥6代线于2008年启动,打响了中国高世代面板本土化生产的“第一枪”。如今,合肥已经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上下游产业链最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之一,产值已经过千亿。

在这个过程中,合肥做对了什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的过程中,“合肥模式”有四个特点:一是敢投,一旦看准就下决心投;二是产业政策有长期连贯性;三是尊重专家意见;四是不追求“短平快”,不只看近期能否盈利。

“拿得起,放得下”

2023年,25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70英寸的国产品牌高清液晶电视,而在2008年,只有日韩品牌能生产这么大的液晶电视,售价近40万元。惊人的价格下跌背后,是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的结果。

在这一进程当中,合肥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在十五年前的一个举动,改写了中国面板业的走向。

显示面板行业曾由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主导,中国大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忽略不计。京东方20035年在北京投建了建设中国大陆首条依靠自主技术建设的第一条5代LCD(液晶)生产线,填补了中国大陆TFT-LCD显示产业的空白可惜亏损惨重。2008年,又在成都建设了一条4.5代LCD生产线,以小屏产品为主,正好赶上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当时最赚钱的市场是电视,京东方想建设一条可生产18-37英寸大屏幕的6代线,但6代线所需投资超过百亿,融资是个大问题。

在这之前,京东方就曾想在深圳建设6代线,后因外资品牌的掺和而搁浅。后来京东方又计划和上海的上广电在昆山合作建设一条6代线,但最终也未能变成现实。

2008年,合肥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只有161亿元,想建一条投资175亿元的6代线,非常困难,经济决策风险很大。但当时的合肥亟待产业升级,地方政府下了决心。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0月成立,总投资175亿元,由京东方与合肥市共同出资,上马国内第一条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主要产品为37英寸及以下电视机、显示器用液晶屏,2010年量产投产,结束了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填补了大陆该领域的空白。

这条生产线生产出了中国大陆第一块32英寸液晶屏幕,让合肥一跃成为高技术制造基地。京东方后来又在合肥建设了8.5代(2014年投产)和10.5代生产线(2018年投产)。

中国面板业如今后来居上。京东方合肥10.5代线是全球首条,也是中国第一条10世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改写了之前全球仅在日本有夏普一条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局面,该产线可经济切割65、75英寸的面板,满足电视大屏化的市场需求。

京东方2022年12月29日公告,拟以69.29亿元受让合肥方面持有的京东方合肥10.5代线28.33%的股权,京东方在合肥10.5代线中的持股占比将从8.33%增加至36.67%。

类似的情形发生在维信诺身上。2023年1月2日晚,维信诺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合肥维信诺40.9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维信诺在合肥维信诺的持股比例将从18.18%增至59.09%,合肥维信诺将成为维信诺的控股子公司。

奥维睿沃高级研究经理荣超平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地方政府的基金要求在工厂运行稳定以后,一定时间内逐步退出股权。

这也体现了合肥“拿得起、放得下”的国资投资模式。据新华社的报道,当年投资京东方6代线,合肥国资平台净赚10亿元,打通了放大国有资本的产业投资通道:对项目公司股权投资,再装入上市公司,择机从二级市场退出,再重新筛选新项目。

最经典的投资案例,是运用股权、债权、定增等方式,参与合肥、北京等地京东方8.5代线项目,一共投资210亿元,也赚了210亿元,其中40亿元为浮盈。

产业集群突起

“五年前维信诺来到合肥不是谁选择了谁,而是以OLED为代表的新兴显示产业和合肥这座创新之城的双向奔赴。从维信诺角度来看,是综合考虑了项目基本情况、地区的交通、规划布局、产业基础、政府支持政策等多方因素做出的决定。”维信诺方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1年下半年,维信诺(合肥)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首批量产产品正式交付,这是维信诺继昆山5.5代、固安6代柔性AMOLED 生产线之后的第三条实现量产交付能力的生产线。

“公司与安徽省、合肥市各级部门交流特别的流畅,多年的产业积淀和技术学习,合肥在干部队伍中培养锻炼出一大批懂产业、懂技术、懂政策的行家里手,这也是项目落地的重要原因。”维信诺方面对第一财经表示。

京东方、维信诺等一大批企业投资合肥,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于此。

作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集聚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起实施“工业立区”战略,聚焦“芯屏”发展方向,大力引进京东方、维信诺、晶合、彩虹、惠科、三利谱等核心项目以及康宁、住友化学等一大批配套项目。

为了给京东方合肥液晶面板项目就近配套供应基板玻璃,美国康宁公司2015年11月成立康宁显示科技(合肥)有限公司。2018年,康宁合肥全球首条10.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量产。

国产基板玻璃也在崛起。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9年前8.5代液晶基板玻璃仍被美、日少数企业垄断,并通过与基板玻璃制造的装备、材料厂家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向中国输出相关技术及装备。

2020 年1月,国内首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溢流法8.5 代液晶基板玻璃在彩虹合肥生产基地下线,产品通过主流面板企业认证,实现批量供货。2022年,彩虹合肥8.5代大吨位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投产,产能提升,成本优化。2023年2月6日,彩虹合肥8.5代二期项目又一条大吨位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投产,进一步加快国产液晶基板玻璃的发展。

据调研公司CINNO Resaerch向第一财经提供的数据,合肥已建成三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有机EL试验线、一条硅基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以及一条6代AMOLED全柔面板生产线,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中国的1/7。

“合肥目前已经跻身全国显示产业新型城市第一梯队。”荣超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0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目前合肥全市已进驻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超10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已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在建、在谈及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

2023年,中国大陆企业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六成,位居世界第一。国内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规模最大的是京东方。维信诺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徐凤英去年11月在2022世界显示大会上演讲时曾预计,2023年中国6代及以下OLE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将超过韩国。

带动半导体发展

合肥显示产业异军突起,加剧了“有屏无芯”的矛盾。为此,合肥明确了“芯屏器合”的新思路,积极布局半导体产业。近年,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晶合集成、奕斯伟、新汇成、捷达微、京东方等为核心的产业内部微循环。

由合肥建投与台湾力晶集团合资的晶合集成2015年5月成立,专注于半导体晶圆代工,初期主要产品为驱动IC。2017年10月,历时两年、投资128亿元的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建成投产。

公开信息显示,晶合集成正准备IPO,2022年5月已通过科创板审核注册。根据招股书,本次晶合集成IPO计划筹集120亿元,主要用于晶合集成在合肥的12英寸晶圆制造二厂项目。

2016年,合肥又与兆易创新合作,启动了总投资1500亿元的合肥长鑫动态存储芯片基地,填补了中国大陆存储芯片制造的空白。2019年9月,合肥长鑫12英寸晶圆厂投产,10纳米级8GB DDR4亮相。

“顺藤摸瓜”,合肥还扩展到显示芯片研发领域。奕斯伟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奕斯伟合肥基地具备高端显示领域相关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和多媒体系统芯片软件开发能力,已累计完成近30款芯片的开发及量产工作,终端应用涵盖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视、商用显示等产品。

2020年,合肥GDP突破万亿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1.6%。

目前,以晶合、长鑫为代表的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企业已发展到近280家。据CINNO Resaerch的数据,下一步合肥将完善芯片“合肥产”、“合肥用”的链条,力争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