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乐观研判后市 积极备战新“前线”
来源:中国基金报2023-01-30 08:43
(原标题:兔年喜迎开门红 香港市场吸引力再提升 机构乐观研判后市 积极备战新“前线”)

港股的新年行情让市场为之一振。机构判断,随着近期外资再加码,及南向通道在兔年持续拓宽,目前港股反弹节奏处于估值修复阶段,后市行情大概率还将持续。

同时,作为互联互通开通以来的新举措,“ETF通”、“债券通”和“跨境理财通”等渠道,正成为2023年机构备战的“前线”。随着两地通关,不少机构表示正积极加强与客户的实地交流与深度沟通,拓宽合资格产品在内地的销售途径。

估值修复尚未完成

机构乐观研判后市

去年底,港股市场大幅反弹,兔年再迎开门红,机构对后市的研判仍保持乐观。

从资金面角度,港股作为境外资金主导的市场,外资买入力度持续增强。年初,交易型资金带动资金流入港股后,主力资金也加大了配置,一个典型信号就是,时隔半年后,海外主动型基金开始重新流入中国资产。据EPFR数据,1月首周,海外主动公募基金自2022年7月以来首次回流中资股,同时创出自2021年4月以来单周最大流入纪录。

大成国际认为,2022年以来海外主动型基金呈现卖出态势,但近期已经开始转为流入,以ETF为代表的海外被动基金仍在持续买入,此外近期港股未平空仓数量也有明显减少。显示境外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华泰证券也表示,在连续25周净流出后,近两周海外主动型基金转向大幅流入,或为近期港股行情推动力。

南向资金在开年行情中表现不及外资,不过资金流入在持续好转,元旦至春节前累计净流入达到了135亿港元,创下开年新高。同时,今年四季度,内地公募基金对港股仓位由4.3%上升至5.8%,约修复至2020年末位置,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华夏国际认为,随着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如港股通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港股通南向交易以人民币计价、增设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等,预期南向资金在2023年对港股的支撑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

同时,海外对冲基金正在加大配置力度。高盛依据其服务的对冲基金报告称,中国股票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人气正在恢复,根据客户资金流向,中国正迅速成为一个做多的共识。今年开年近4周,中国股市创下自开始跟踪数据以来的最大累计净买盘。

2023年或震荡上行

仍有进一步估值修复空间

大成国际认为,后市行情大概率还在继续发展中,应该坚定地以更加积极的思路去应对。华夏国际整体研判,港股在2023年或将呈现全年震荡上行的走势,而中国经济修复的斜率和美国通胀会带来波动。

整体乐观下,机构研判当下反弹已经进展至节奏中段。中金认为,港股市场的反弹节奏类似于“三层台阶”,目前已经进行至第二阶段。第一步是风险偏好的改善,11月以来反弹基本已经完成;第二步是美债利率下行推动估值进一步修复,目前仍在持续;第三步是今年二季度后企业盈利或将推动市场反弹,具体将取决于为拉动消费和地产行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

当下正处于港股的估值修复阶段,一些机构眼中港股仍有相当吸引力。一方面,政策变动带来的基本面改善,市场还在进一步消化吸收。华夏国际认为,伴随着美元指数回落、中国重新开放、房地产和平台经济等行业政策回暖的过程,港股仍有进一步估值修复的空间。

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估值水平较历史平均还有相当距离。平安证券分析指出,从近两月港股各行业来看,估值上恒指多数行业也处于较低水平,尤其一些行业如综合业、金融业和能源业等还有较大的修复空间,当前滚动市盈率分别处于自2010年来历史的10.7%、9.7%和2.6%分位。

盈利端是中金预期港股反弹的第三阶段,港股上市公司的改善预期已经获得了不少内资基金关注。大成国际注意到,恒生指数的盈利一致预期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改善的迹象,得益于疫情防控和地产融资两方面政策叠加的边际改善趋势,预计2023年港股市场同比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博时国际指出,从企业盈利角度来看,港股下游板块有望强劲复苏。疫情政策优化和上游价格压力边际放缓的推动下,2023年下游板块收入和利润率可能实现修复;市场一致预期显示医疗、可选消费、公共事业、通信服务等板块今年净利润增速居前。

不过,一些机构也指出了近期港股可能会有反复和波动,需要关注风险。

市场制度扩容持续

在港机构积极备战

展望2023年港股和基金市场前景,预计制度变革将进一步激活市场潜力,各大机构也在加紧备战。

近年来,两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相继宣布一系列措施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包括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将在港交所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股票、生物科技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标的等。

而2022年7月,ETF互联互通正式起航。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被动投资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的机会,同时让内地投资者涉足全新的离岸市场产品。

而作为香港地区规模最大、活跃度高的ETF管理人,南方东英表示,根据其参与ETF通的产品规模计,境内投资人对海外ETF产品的需求无论从交易规模还是持有规模来看,都远超境外投资人北向投资A股ETF产品的兴趣。因此,今年公司将积极应对这一趋势,一方面进一步深耕现有纳入产品在ETF互通领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争取让更多符合资格的境外产品进入互联互通名单当中,为境内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品种和投资机会。

大成国际对记者表示,2023年将重点关注“债券通”和“跨境理财通”机制。大成国际认为,债券通的“北向通”及“南向通”机制,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内地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跨境理财通”拓宽了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渠道,也为境内外银行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将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尤其在香港与内地实现免隔离通关后,大湾区人员流动更加顺畅,有望成为跨境理财业务的发力点。

1月2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港交所活动时明确表示,包括“互换通”、将外国公司纳入“沪深港通-南向通”、“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等措施,都会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推出。在港展业的金融资管机构也对互联互通扩容充满期待。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表示,期待互联互通后续进一步扩展至ETF期权、期货,乃至结构性产品、权证等场内创新品种。

两地互联互通再度扩容之际,港交所上市平台的竞争力也将在2023年显著优化。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及,港交所将于2023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活化GEM(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

此外,中概股归港在2022年底也有明显加速。展望2023年,大成国际称,今年期待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在港实现主要上市之后,可以尽快实现纳入港股通,更好满足内地投资者的需求。

南方东英则建言,在印花税方面,目前港股较高的印花税对交易成本和流动性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希望之后能够对相关领域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激发香港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