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报:疫情快速扩散趋势仍存,药品供应短期面临较大压力!张文宏等发声:争取第一波高峰免于感染!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2-12-12 18:00

来源: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发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网站、华山感染、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南方日报

保护脆弱人群,争取第一波流行高峰免于感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等12日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发表文章,新冠疫情正在进入“最后一程”,并最终会向季节性流行病转变,现在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动员,接种疫苗是保护脆弱群体最好的手段,对于目前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抓紧时间,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来临前尽快接种。

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原因很简单,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众多,甚至也会面对大量医护被感染的局面。此时,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时出现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则可能难以获得像平时一样充分的医疗照护。此外,等到全社会感染率很高、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为了延缓感染时间,在接下去的3个月中,每个家庭应一起协助老年人做到这些措施:

1) 疫情上升和高峰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在公众场所非必要的聚会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稳定,应做到非必要不去医院,多储备一些长期使用的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等),避免因为药物短缺导致的治疗中断。

3)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抵抗力,调整心情。

若能延缓老年群体的整体感染时间曲线,哪怕仅仅延后1-2个月,整个社会的疫苗免疫屏障会更加坚固,医疗资源度过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也会更充足与从容,护理院的老年群体发生疫情后的救治资源也会更加丰富。

另外,基于目前较多人群的最近一次疫苗接种已经超过半年甚至一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我们也希望,加强针接种以及异源接种等优化接种策略要不断改进,以更好保护脆弱人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内容如下:

一、医疗机构(包括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二、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存在其他不适宜在线诊疗服务的,医师应当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三、为方便人民群众获得健康咨询、就医指导、预约诊疗等服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鼓励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网上咨询服务,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透析患者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提供就医及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缩短患者到院后等待时间。

四、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五、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监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质量安全责任,确保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质量安全同质化。

北京:11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 疫情快速扩散蔓延趋势仍存在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月5日至11日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数1.9万人,较上一周上升6.2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从新冠病毒传播的速度和波及的范围上看,当前北京市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仍然存在。

北京市药监局:12日北京一次性投放2500万抗原试剂

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厚廷介绍,为更好保障居民基本用药需求,本市全力调配货源,保障医疗物资用品供应,检测重点医药公司市场供需情况。在全国内调配货源,协调本市防控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药店对接,开通绿色通道,打通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12月12日,本市一次性投放2500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北京:更好分类救治集中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科学理性、精准防控,认真全面把握和执行各项优化防控措施,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分类救治集中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北京:强化社区服务 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转变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强化社区服务,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和救治力量,尽快适应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的转变,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细致做好群众服务。

北京:要科学精准落实医疗资源准备、药品储备、发挥中医药作用等具体措施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要科学精准落实医疗资源准备、药品储备、疫苗接种分级分类整治、发挥中医药作用、优化疫情监测报告、社区科学管理等具体措施。

北京: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 倡导按需购药、分类就诊

北京市今日召开第43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坚定信心,科学理性,精准防控。奥密克戎可防可治不可怕,我们要科学理性看待新冠病毒,既不焦虑恐慌,但也不马虎大意。疫情的快速发展导致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倡导大家按需购药、分类就诊,不盲从、不跟风。

北京:各区政府或主管部门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 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坚定不移推动复工复产,全力以赴采取各项措施推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前要把推进复工复产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应复尽复、愿复必复、愿到尽到原则,各区政府或主管部门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单位、企业发生疫情时,因地制宜快速隔离或配合做好转运工作,对涉疫环境进行消毒,不得随意停工、停产。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按照《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各项要求,衔接已有助企纾困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力稳就业保民生,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经济回稳向上,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经济复苏发展,为明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职工门诊报销下月起不再设封顶线

北京市医保局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明年起,本市职工门诊报销不再设封顶线。据了解,目前,北京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一个年度内发生的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规定的门(急)诊费用,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超出2万元部分由个人负担。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设置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2万元以下报销比例不变,其中在职职工报销比例70%以上、退休人员报销比例85%以上、社区卫生机构则为90%;2万元以上在职职工报销60%,退休人员报销80%(含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上不封顶。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17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约10亿元。

北京全市公园不再查验健康宝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网站消息,根据近期北京市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和行业实际,自即日起,全市公园门区不再查验北京健康宝、不测温。园内展览、餐饮、健身、卫生间等室内场所按照相关行业防控要求执行。倡导市民预约出行,加强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不扎堆聚集,健康文明游园。

广州计划关闭一批方舱

据澎湃新闻网,12月11日晚,广州市海珠区发布关于调整风险区域等级的通告,将凤阳街道等五条街道的部分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防控措施。据本地媒体报道,这次调整后海珠区康鹭片区全域为低风险。

12月12日,位于海珠区的中大纺织商圈也正式有序复市,在复市前完成对全部场所进行一次清洁卫生和全面消毒,全面完成一次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安全有序复市。商圈内多个专业市场正位于康乐、鹭江一带。《关于中大纺织商圈有序复市的通知》还提到,希望商圈各市场以复市为新的起点,加快复工复产和产业升级。

据南方日报消息,广州计划于12月12日、13日关闭一批方舱医院,并将若干“留守方舱”转为亚定点收治医院。南方医院琶洲方舱医院12月11日送出了最后一批出院人员,于12月12日正式关舱。据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自11月14日进驻琶洲方舱C15舱以来,展开床位1500张,截至12月11日累计出院患者3900多名。

广中医一院方舱医院也在今日关舱,据了解,超96%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自2022年11月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管琶洲方舱医院C14舱以来,累计收治新冠感染患者超过4000例。

转需!孕产妇新冠病毒防护治疗手册来了

校对:李凌锋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