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正在深入发展,阿里云将面向下一代体系去构建第二技术曲线;并预计继续扩大自研CPU的部署规模,预计未来两年内20%新增算力将采用自研CPU。
构建全栈自研基础设施
张建锋表示,未来阿里云将继续扩大自研CPU的部署规模,预计未来两年内20%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CPU芯片倚天710。另外,自研CPU芯片倚天710、下一代云计算体系架构CIPU将为阿里云构建第二技术曲线,将构成云面向下一代技术构建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去年,阿里巴巴发布的倚天710,已经大规模应用在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算力性价比提升超30%,单位算力功耗降低60%,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
在数据中心内部的体系化创新方面,阿里云还发布了一款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替代CPU来管理和加速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代表着云计算深入到数据中心内部做体系化创新。
基于CIPU架构,阿里云基础设施已经构建了全栈自研的基础设施,包括自研CPU芯片倚天710、磐久服务器、EIC高性能网卡、磐久交换机、磐久液冷一体机、磐久液冷集装箱等自研硬件。
在本次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基础设施负责人周明表示,阿里云将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进行了一体化架构升级,打造成“一台超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并为配套研发了一套超高性能的网络——磐久PredFabric,长尾时延显著降低90%,低至2微秒。
目前,阿里云基础设施层已形成了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一体化架构设计,支撑上层云计算产品和应用平台的算力释放最大化。
云计算将接近“电网”计费
回顾云计算演进历程,过去云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现在已经从软件创新,走向软硬件协同创新,用云来定义整个IT硬件体系。
在软件研发方面,张建锋表示,随着新兴的软件开发方式崛起,软件架构全面Serverless化;软件开发也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低代码让未来80%应用能够由业务人员直接开发。
具体来看,云计算的使用模式将发生变化。过去云计算用云服务器替代了物理服务器,但客户依旧按“几核几G服务器”的模式来购买云资源,未来云计算将全面Serverless化,更加接近“电网”模式,按计算的调用次数付费;另外,客户只需要开发业务逻辑,不再需要关心运维问题。此外,Serverless架构可以降低软件开发门槛,提供更多的预制模块,大幅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另外,张建锋表示,开源是软件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大模型开源将加速AI真正普及。
在本届云栖大会上,阿里达摩院联手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共同推出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 Scope,提供众多预训练基础模型,社区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实行理事会管理,旨在推动AI大规模应用,不以盈利为目标。
据了解,达摩院率先向魔搭社区贡献300多个经过验证的优质AI模型,超过1/3为中文模型,全面开源开放,并且把模型变为直接可用的服务。
张建锋表示,云端加速融合,算力正在不断从终端转移上云,这让终端突破了物理限制,不仅手机、电脑、汽车、音箱会变成计算机,未来万物皆是计算机。
Rokid推出的AR眼镜中,通过接入阿里云无影架构,可以实现在眼前的虚拟现实画面中,与人聊天、办公,并且还能做3D渲染、大数据编程等复杂工作。另外,在PC电脑端,未来阿里云继续将RISC-V芯片和无影架构结合,让创新终端具有更高性能、更低能耗,并实现全栈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