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美军“吃光”云南牛的背后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蔡非2021-12-24 09:50

1944年9月11日,蒋介石给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发了一篇电报,内容大意是,据美军总部发的备忘录,现在驻扎在昆明呈贡区的美军已经增加到10600人,每天所需肉类供应为每天35头牛、50头猪、1000只鸡,目前获悉美军并没得到充足的供肉类供应,所以要求云南省予以解决。

而龙云复电就有意思了,他说:云南省向来非肉牛产区,近年来供应给盟军的牛肉,大多是由贵州盘县购买而来。据经手商人反映,因为盟军人数日渐增多,要筹备所需肉牛已经越来越困难,所以才供不应求。至于猪鸡两项,只有农户零星饲养,目前的消耗已经超过了生产量,所以我也无可奈何。

仅仅一万名美军就已经将云南的耕牛吃光了,以至于要跨省到贵州去买。这一点看来确实不可思议,但我们去查当时的档案资料,此事却属实。

实际上龙云并不是第一次叫苦。在蒋介石发电报之前几个月,驻华美军最高指挥官史迪威当时提出建议,要求从云南运输牛肉到印度,以供训练中的驻印军所用。龙云同样予以拒绝,理由和9个月后回复蒋介石的理由完全一样。

粗略计算一下。按每头牛产肉80公斤,每头猪产肉40公斤,每只鸡产肉3公斤计算。驻华美军每天每人消费的牛猪鸡肉量合计为0.7公斤。但这个标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满足,史迪威在这一年的4月曾经给夫人写信,信中提到自己非常想念腌牛肉、鲑鱼和新鲜水果。

平心而论,美国人的吃肉要求并不算太为过,毕竟美军那是出了名的奢侈,而当时中美结盟,美国人也确实是出钱出人来援助抗战。不过这仍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当时供养一名美军的费用,和供养500名中国士兵相当。

当时云南真的没有耕牛了吗?其实也不是,根据民国时期农商部的《农商统计表》,1944年,云南共有水牛87万头,黄牛167万头。但是当时内地养牛却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耕田和驮运的,仅仅是耕牛死亡后,才会拉到市场上去卖。当时的云南,除了少数民族外,汉族大多没有吃牛肉的习惯。所以牛肉没有产业化,龙云不可能强迫宰杀干活的耕牛来满足美国人,因为那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减少,对抗战影响更大,这就是“云南供不起美军牛肉”的真实情况。

最后还有一点,为何龙云提到要去贵州盘县,而不是其他省份买牛肉?这点上只有了解当时云南地理才会明白。1910年到1936年,日本东亚同文学院,组织历届学生对云南进行了十四次徒步实地考察,几乎走遍了云南所有的国道省道,对于当时云南的商业地理作出了详细记录。当时记述,昆明通向国内其他省份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是昆明经东川、昭通,再到达四川叙州的道路。这条道路根本无法行走牛车、马车等运输工具,因为说是道路,但其实路上经常找不到路,经常要徒步涉足田地和没有桥梁的河流。在雨季时,完全就是沼泽中步行。从昆明到四川叙州需要21天。

第二条是昆明到蒙自,再到广西百色。从昆明到蒙自有火车,接下来就要步行了。这条路甚至更为难走,是有名的瘴疠之地,路非常险峻还经常有土匪出没。山道上都是红土,一下雨就非常滑,稍不小心就会掉到山崖下。1935年,日本考察队走了22天才从昆明达到广西百色。

第三条就是昆明到贵州盘县(六盘水)买牛的道路了。这条路其实是清代昆明通向省外的唯一一条驿道,曾经商旅不断,但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慢慢萧条,但作为驿道行走条件还是略好一些。把贵州的牛运往昆明,当时只需要10天时间。所以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美国人杨格从1927年起担任国民政府的财政顾问,他的著作中曾经透露,当时供养一名驻华美军的开支费用,相当于供养500名中国士兵。这背后表现得是工业化和未工业化的传统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

从数字看,每天提供35头牛似乎不过分,但对于没有现代道路,没有养牛业的旧中国来说,却像是在快要被压死的牛身上放稻草,沉重得难以支撑。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