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人性化防疫点赞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今纶2021-01-26 09:53

这两天,有北京大兴的居民因为小区所有人要求强制集中隔离,但宠物如何安置没有给出解决办法,有工作人员还建议宠物主人将宠物放生。消息经网络快速传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还好,北京大兴很快改了政策:考虑到有些家庭饲养的宠物需要照料,在保证各项防疫要求严格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同意留下一名家庭成员居家隔离。

那么,上海是什么政策?

1月21日,上海报告3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从21日下午1时开始,上海黄浦区分批将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居民转移到宾馆集中隔离,宠物们也被允许一同前往。我要给上海点个赞。

上海人其实长期是被妖魔化的。有位上海的财经评论员做客一电视节目的时候,谈到一些处理家庭问题的话题,她说:“我应该是一位恶丈母娘。”虽然,她并没有女儿。各种影视剧里也习惯把上海的男人塑造成“妻管严”,不但怕老婆,甚至还会被老婆打。在《围城》中,方鸿渐去张买办家相亲,张太太的厉害是很多上海中年女性的一种写照。

不过,我的看法,正是因为上海人的厉害才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与治理,如果是一个人厉害也就无所谓了,如果几百万人、上千万人都是如此“斤斤计较”,绝对是城市之幸,它会倒逼城市治理不断提升水平。上海人不占人便宜,也不允许别人占自己便宜,公私分明,商业逻辑很清晰,这其实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上海人为什么会这样?上海给各城市树立了一个什么标杆?上海人之所以精明能干,甚至“斤斤计较”,但又守规矩,个人觉得和市民构成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有极大关系。

上海市民的起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江浙,尤其是宁波、杭州等,这些地方的人们经商历史悠久,聪明不好忽悠,特别是杭州在南宋还做过首都,见过大世面。这些人进了上海,肯定要把这种精明劲头带进去,发酵、升级,然后制造出新版本。上海在19世纪初有租界,租界里面有电灯,有规整的马路,有法治,还有警察,当然也有各种洋行。洋行培养出一大批买办,他们也早早脱离了土气,有了洋气,学会用商业规则来推动赚钱的事业。

所以,上海是一个超级混搭的城市,洋人的商业规矩和江浙人的商业思维混在一起,结果就酝酿出一杯好茶——上海精神。什么是“上海精神”?最新的版本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平等、协商。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说,就是市民和政府的平等、协商。就是领导在发出集中隔离指令的时候,要想想市民家里的猫猫狗狗该怎么办。对于一些市民来说,这些宠物也是“家人”。

给这些“家人”活路,肯定是听取了市民的意见,觉得合理,总不能让宠物在家里饿死,那样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污染和危险。于是上海的有关部门就决定了:“你们可以带上宠物住宾馆”。而不是生硬表示“领导没同意,没这个先例,你们不能带宠物”。上海人通达聪明,上海市民又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敢于提意见不怕磨牙,于是双方皆大欢喜,而且给各城市树立了一个标杆。

什么叫文明城市?这就叫文明城市,宠物的命也是命,市民的合理诉求要迅速满足。

现在很多城市的领导在说城市治理,什么是好的城市治理呢?其实只有一个标准:在人性化的前提下,为市民服务,让市民满意,保持谦卑的姿态。

经济数据很重要,市民口袋里有钱更重要,市民能够不为基本福利和突发事件焦虑更重要。是啊,很多的事情非一城一地的领导可以做主,也不是一城一地的领导可以改变的,那么,遇到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上海可以做到,希望更多城市努力做到。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阶段,疫情零星出现,大家都在提高警惕,城市和市民都在付出代价,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给予方便就是在建设文明城市。

中国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太少,大家一起为上海点个赞吧。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