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私募配置路线图出炉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王辉2025-10-31 07:50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披露临近尾声,百亿级私募机构的最新持仓路线图清晰地展现在投资者面前。第三方机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共有31家百亿级私募管理人出现在了117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高达376.80亿元(按照第三季度末收盘价计算)。百亿级私募在第三季度增持A股上市公司12家,减持25家,持股数量不变的有46家,而新进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4家,展现出百亿级私募在第三季度积极调仓的态势。

双主线浮出水面

第三季度百亿级私募的持仓鲜明地呈现出“科技”与“周期”双轮驱动的特征。

第三方机构私募排排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按持股市值计算,计算机行业以106.72亿元稳居百亿级私募阵营第三季度末的第一大重仓行业,百亿级私募共出现在12只计算机行业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色金属行业紧随其后,百亿级私募在第三季度末虽然仅涉足2家公司,但凭借64.65亿元的持股市值占据了第二把交椅。通信行业则以51.05亿元的市值位列第三。

除了这三大核心领域外,截至第三季度末,百亿级私募在电子、基础化工、煤炭、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布局也相当深入,在相关行业的持股市值均超过10亿元。在电子行业中,虽然百亿级私募对于单家公司平均持仓市值相对分散,但涉猎公司数量高达16家,显示出对该领域的广泛看好。基础化工行业同样被百亿级私募重点配置,共有12家公司吸引了超过27亿元的资金进行配置。煤炭行业虽然仅有中国神华一家公司被国丰兴华(北京)私募重仓持有,但该私募对中国神华的持股市值超过了20亿元,凸显出这家机构对优质周期资源股的集中押注。整体来看,百亿级私募在第三季度的重点布局,更多围绕“科技+周期”的双主线展开。

此外,百亿级私募在第三季度新进与重点加仓的标的,同样引人注目。其中,高毅资产第三季度新进北新建材与东富龙,前者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后者则属于医药生物领域,体现了机构在周期与成长之间的平衡布局。阿巴马投资在第三季度则新进云图控股、天能重工和中泰化学,相关公司分属于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行业。此外,第三季度百亿级私募新进市值较大的个股,还有鼎龙股份、东阿阿胶、海通发展等。

在增持方面,高毅资产对瑞丰新材进行了显著加仓,睿郡资产则大举增持了电子行业公司扬杰科技,相关操作显示出百亿级私募对于科技硬实力与周期复苏主线的青睐。

“抄作业”仍需综合考量

百亿级私募的重仓股名单,历来被市场视为重要的投资风向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观察百亿级私募的持仓变化,无疑有助于理解宏观趋势、产业政策与行业景气度的演变,从而借鉴其资产配置的内在逻辑。前海钜阵资本投资总监龙舫认为,若多家百亿级私募同时新进或加仓某只个股,通常表明该股具备较强的基本面支撑或潜在催化剂,值得普通投资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然而,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也提醒,普通投资者在面对这份“藏宝图”时,仍需保持冷静与理性,简单粗暴“抄作业”可能蕴含不小的风险。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认为,百亿级私募的资金规模、投资策略、持仓周期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与个人投资者存在巨大差异。其公开的持仓信息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当普通投资者看到这些数据时,私募机构完全可能已开始新一轮的调仓。

格上基金项目总监崔波则从操作执行层面补充说,私募机构对个股的研究深度远超普通投资者,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拿得住”优质标的,更意味着他们清楚地知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退出。他说,普通投资者从公开信息中看到的仅是私募庞大投资组合的冰山一角,犹如管中窥豹,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在市场动荡或机构悄然换股时,极易陷入被动。因此,将百亿级私募的重仓股作为参考的线索之一,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进行独立判断与理性决策,才是更为可取的投资之道。

年末行情展望积极

展望2025年最后两个月的A股市场,多家一线私募仍保持了相对积极的看法。百亿级私募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认为,从宏观层面看,有利因素正在增多。这其中包括“十五五”规划、海外环境出现积极变化、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市场流动性充裕、无风险收益率低企、大量资金寻找配置目标等。

在具体的策略应对上,百亿级私募的观点呈现出共识与分歧并存的特征。寇志伟坦言,尽管泛科技板块是中长期的投资主线,但短期来看市场对其投资逻辑的定价已较为充分,局部出现了过热信号。因此,投资者应布局一些低位板块,挖掘潜在的“高低切换机会”。

这一观点与龙舫的建议不谋而合。龙舫预计,11月、12月A股可能延续震荡上行格局,但创业板、科创板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大。他认为,在操作上可采取波段策略灵活应对,在配置上则可借鉴“哑铃型”结构。一端继续配置AI软硬件、半导体、创新药等科技成长板块;另一端则适当增配大金融、资源品、消费等低估值板块,以此平衡组合的整体风险。

崔波则从市场情绪的角度提醒投资者,虽然当前市场活跃度较高,投资者沉浸在部分行业走出趋势性行情的预期中,但在2025年最后两个月,投资者也需要警惕市场阶段性震荡加剧的风险,尤其是前期涨幅过大的高位品种及相关行业。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而言,选取优质的基金产品,做好自身的资产配置并进行长期持有,以及以平常心应对市场波动,或是分享市场红利更为稳健的方式。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