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影响有限,警惕多晶硅价格回落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刘威魁2025-10-31 07:32

近日,“收储”相关消息扰动光伏市场。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有光伏企业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7家龙头企业基本都签字了,正在搭建联合体,争取年内完成。”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这个联合体大概率是之前市场多次传言的光伏产业巨头联合收储、减产。

从盘面来看,多晶硅期货似乎已对该消息“免疫”,并未如此前一样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截至昨日收盘,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PS2601报54950元/吨,下跌0.15%。

“10月以来,关于平台公司成立的相关消息多次传出,但多晶硅上游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挺价,下游企业也没有积极采购。不过,多晶硅期货价格还是计价了这类消息。”弘则研究分析师刘艺羡告诉记者。

刘艺羡进一步表示,多晶硅期货计价这类消息的逻辑取决于其绝对价格。在上述消息传出前,多晶硅期货的绝对价格已涨至53000元/吨上方,高于目前的现货价格,因此市场对此消息的反应较为有限。

“期货价格波动的核心是基于现货市场基本面,若相关政策不能驱动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盘面升水结构产生的套保压力反而会抑制期货价格上涨。”刘艺羡说。

上述消息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对“收储”落地的信心。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表示,光伏行业的产能“收储”一直是支撑多晶硅价格的重要因素,上述消息进一步确认了行业“收储”的真实性,强化了市场预期。在“收储”落地前,相关政策预期仍会给多晶硅期货价格带来较强支撑。

不过,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刘佳奇认为,短期来看,上述消息虽能提振市场情绪,但对多晶硅价格的影响有限,后市仍需关注“反内卷”政策的相关动态。中信建投期货团队预测,如果17家光伏龙头企业的“收储”工作进展顺利,多晶硅承债式收购或将使被收购方出清43万~48万吨产能。在类似自律框架安排下,基金平台公司成员会主动出清约100万吨产能,最终实现140万吨以上的产能出清,留下约200万吨产能。

据了解,当前多晶硅市场仍处于供需错配的格局。供应方面,据PVinfolink数据,2025年9月,全球多晶硅产量为13.18万吨,月度排产量重新攀升至13万吨上方,预计10月全球排产量为13.34万吨,环比将小幅增加。需求方面,自“5·31”抢装潮后,光伏新增装机量开始下降,6月至9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在10GW/月附近波动。数据显示,9月光伏新增装机量为9.66GW,环比增加31.40%,同比则减少53.75%。库存方面,截至10月30日,多晶硅期现总库存为30.103万吨。

“尽管当前多晶硅市场供应压力较大,但我对行业11月减产预期持乐观态度。”刘佳奇表示,在枯水期到来之际,多晶硅西南头部企业或将明显地降低负荷,从而带动行业总体产能下降。

至于四季度多晶硅需求,国贸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方富强认为,考虑到集中式光伏项目的抢装预期,预计多晶硅需求或环比增长,但绝对值或将小于上半年。

李祥英告诉记者,当前,终端组件需求依然低迷,但短期内中间环节的硅片、电池片等排产量较高。

但是,李祥英透露,根据行业协会配额要求,11月下游排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后期多晶硅可能进入供需“双减”的局面,多晶硅库存是否继续累积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开工率。

刘佳奇补充道,预计11月多晶硅供应减量或将大于需求减量,届时供需有望实现平衡。

展望后市,李祥英认为,虽然当前多晶硅基本面偏弱,但考虑到行业结构特性以及“收储”的影响,短期内多晶硅价格或仍偏强震荡。

不过,刘佳奇提醒,虽然多晶硅价格存在走强预期,但目前多晶硅需求仍偏弱,产业链需求负反馈压力仍在,现货价格上涨动能有限,因此多晶硅期货价格走强的“窗口期”不长,未来需警惕价格回落风险。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