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比亚迪、途虎三股势力争相入局,谁能破解新能源后市场“千亿蓝海”的盈利密码?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文穗2025-10-30 15:29

随着早期新能源车型陆续脱保,预计2025年超300万辆新能源车将“脱保”,未来八年预计近2000万辆动力电池将超出质保期。这意味着一个千亿级的后服务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敞开大门。

巨大的售后市场潜力正吸引着电池厂、主机厂、汽服连锁等众多势力竞相涌入,新能源售后市场“卡位战”已然打响。

其中,宁德时代以“技术权威”横向输出,比亚迪以“整车品牌”纵向控制,而途虎则是“售后服务平台”的广泛整合,聚焦爆发中的保外服务蓝海。

然而,当新能源产业利润正从制造端向服务端加速迁移,究竟谁能更精准地捕捉脱保用户的真实需求?谁又能主导这场价值重构,成为后半场真正的赢家?

三股势力布局路径各异

宁德时代:以技术驱动“开放赋能”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推出的“宁家服务”实质是从B2B向B2C的战略延伸,核心优势在于掌握动力电池底层技术与数据,其开发的独家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故障探测,准确率超90%,避免了因拆解电池包造成的二次损伤。

凭借庞大的装机量和技术优势,宁家服务的网络规模已突破全球1100家门店;针对保外客户,宁家服务还在国内设立了多个返修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覆盖能力。

然而,其挑战同样突出:如何将强大的技术品牌形象成功转化为广大终端消费者熟知且信任的服务品牌,并平衡好在技术、设备和网络建设上的高昂投入与盈利之间的关系。

比亚迪:构建闭环生态实现自主可控

依托全栈自研能力,比亚迪构建了一个从弗迪电池(全资子公司)到三电系统,再到自建专属维修中心的完全闭环生态。这种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品质可控与体验统一。所有维修网点均使用原厂配件和技术标准,维修过程能直接调用车辆核心数据,确保了服务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目前该模式已在上海、青岛、厦门、西安、长沙、深圳6城试点区域维修中心,实现电池“维修—替换—回收”全链路内部循环,强化技术控制力与售后闭环。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其“封闭性”:该体系仅服务于比亚迪品牌车型,市场天花板由其整车销量决定,成长空间相对有限。同时,对于车主而言,在质保期内基本被锁定在官方体系内,选择权较少,且自建网络的重资产模式也带来了较高的运营成本。

途虎养车:聚焦保外市场平台化整合

国内最大独立汽车服务平台途虎养车未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前端技术领域直接竞争,而是聚焦于持续扩大的保外车辆服务市场,凭借规模与数字化能力展开“平台整合”的生态布局。

一方面,途虎通过当前超7200家门店的终端网络的广泛覆盖,以及“再制造件+长周期质保”的差异化竞争,承接全品牌、全区域的保外需求。

与此同时,在门店模型上,推出了“油电兼修”模式帮助传统门店低成本转型新能源;在供应链创新上,途虎构建了适配新能源车的轮胎、机油、三膜等产品矩阵。

途虎面临的挑战在于,新能源车辆出保市场的释放具有周期性,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更具价值的保外三电专修市场预计到2029年才将迎来爆发。此外,主机厂与电池企业持续深耕售后服务,也将对其构成潜在竞争。

总体来看,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了新能源售后市场的三种发展路径。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在不同细分市场与客户需求中形成有效互补,共同构建起多元、协同的产业服务生态。

新能源出保用户将是争夺焦点

新能源车辆一旦出保,车主便不再受制于主机厂体系,开始转向寻求更具性价比的第三方服务商。

对于出保的燃油车,车主有大量独立维修厂、连锁快修店可以选择;而对于出保的新能源车,车主可选择的第三方渠道非常有限,不得不回流到官方授权服务中心。

然而,整车厂、电池厂的技术路线各异,服务体系各自为营,授权渠道的密度和覆盖范围无法满足消费者修车的便利性要求。

而独立售后门店虽积极向新能源转型,但在核心的三电维修能力上目前仍有不足。F6数据研究院对1万家维修厂的调研表明,具备三电维修能力的仅200家。

随着新能源出保用户数量激增,售后痛点愈发明显:授权体系“维修贵、网络少”、独立售后体系鱼龙混杂,技术参差不齐。

这种供需失衡为具备网络规模、数字化系统、2C服务能力的大型连锁平台创造了发展空间。

以途虎养车为例,截至2025年中已获得12家主流电池厂授权,其中立平台定位使其能够为特斯拉、小鹏、蔚来等不同品牌的车主提供保外服务。

更重要的是,其全国超过7200家门店的网络覆盖1800多个县域,实现了“县域1小时服务触达”,这与宁德时代“宁家服务”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800余家网点形成明显差异。

从市场演进角度看,县域市场正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区域门店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而出保车辆的服务需求正在快速释放,为合规服务商提供了竞争优势。

广泛的线下网络本身也构成了行业壁垒,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同等规模的布局,而随着网络密度的提升,规模效应还将进一步优化运营成本。

当然,大规模的2C业务释放需要时间。任何巨头构建服务网络的终极目标都是盈利。对入局者而言,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构建稳定可持续的门店盈利模式,平衡成本与服务质量,将是长期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出保市场开启多元化服务新时代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600万辆,一个显著的市场趋势正在显现:售后服务格局正从“质保期内封闭”加速转向“保外多元化”的开放生态。

除了上述三家代表性企业布局之外,还有不少势力正涌入这一赛道。目前,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也已启动售后服务站招募,其是否进一步推出C端服务连锁尚待观察。

头部保险公司如中国人保、平安产险等也在积极自建或主导新能源维修网络,力图在理赔与维修环节掌握主动权。同时,部分4S集团也开始试点三电专修业务,试图在传统业务之外开拓新增量。

然而,市场的快速成长也伴随着混乱。独立售后市场,存在部分企业利用传统维修厂的转型焦虑,以“新能源转型”为名进行概念包装,实则缺乏专业能力与长期投入;大量不具备三电维修资质的门店仓促入场,导致维修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行业快速发展期所隐藏的风险。

尽管有观点认为,新能源售后将重复燃油车“从授权走向独立”的路径,但事实上,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与合规要求已显著提高。随着国家监管力度持续加强,行业告别野蛮生长阶段已成定局。未来市场红利将逐步流向那些具备专业资质、规范运营与持续服务能力的机构。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以途虎为代表的服务平台展现出其差异化优势。通过错位竞争,聚焦于脱保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其新能源业务具备了“抗周期属性”。

据悉,途虎平台已积累340万新能源交易用户,沉淀的服务数据正逐步释放超出维修本身的价值——在二手车电池残值评估、新能源专属保险产品设计、以及电池回收精准判断等领域,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资本视角看,对新能源出保市场的深度布局,或将重新构建途虎的估值维度。

无疑,当行业真正进入“保外多元服务时代”,那些能够整合资源、建立标准并赢得用户信任的企业,将有望实现新一轮的价值跨越。

校对:赵燕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