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锦波生物(920982)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0%;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在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是锦波生物在科研创新上的持续投入与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AI胶原智脑”的技术跃迁、药用辅料登记等多项里程碑突破,持续巩固“生命材料”新赛道开拓者地位,为股东与投资者展现了科技驱动型企业的长期成长价值。
实现高端生物医用材料新突破
2025年9月,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CDE)药用辅料登记,这一突破不仅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更标志着中国重组胶原蛋白材料正式进入医药核心应用领域。
据了解,“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作为药用辅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注射剂、生物制剂、皮肤外用制剂等领域,尤其能够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递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材料可通过皮内注射、腔道给药、静脉注射、经口给药、眼部给药等途径,辅助药物实现靶向定位及缓释;特别是在蛋白类药物、多肽类药物的制剂研发中,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
可以说未来锦波生物的产品应用范围已经从医美领域扩大至更广泛的医药领域。此次药用辅料登记的成功完成,体现了锦波生物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有望为公司打开全新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基因深入核心
合成生物行业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壁垒和研究生态构建”,研发投入是企业实现长期增长的“护城河”。报告期内,锦波生物研发费用达7126.16万元,同比增长64.31%。核心原因是“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合作研究费用增加;研发项目增加相应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费用增加所致”。这些举措精准契合了合成生物行业的趋势。
具体来看,锦波生物形成了“自主创新+联合研发”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通过内部研发团队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与顶尖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这种开放式创新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
2025年,锦波生物与四川大学联合牵头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利用生物工程生物物质制备的医疗器械-应用风险管理》正式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医疗器械生物学和临床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立项评审,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工程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AI胶原智脑系统入选国家级案例数字化转型获权威认可
锦波生物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构建了自研的“AI胶原智脑系统”。据悉,该系统是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同时结合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方式,目前已形成生命材料高通量自动化功能筛选平台、生命材料结构研究及预测平台、生命材料高效生物合成及转化技术平台、生命材料标准化注射剂研究平台、功能蛋白多维度评估BSL-2实验室及临床前应用平台、FAST胶原蛋白数据库六大核心技术平台。
此外,人源化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基于“AI胶原智脑系统”,是集人源化胶原蛋白“序列-结构-功能-应用”于一体化的数据库,可以为人源化胶原蛋白的研发提供了全面、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数据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这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壁垒。
2025年9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锦波生物凭借“AI胶原智脑系统”成功入选该国家级案例集。这一荣誉标志着锦波生物“AI驱动+合成生物”的融合模式已跻身国家数字化转型第一梯队。央视《新闻联播》“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曾特别报道锦波生物“AI+合成生物”的落地成效:“在合成生物工厂,用AI算法驱动生产,可使数亿菌群24小时优化发酵工艺,效率提升十倍”。可以看出锦波生物对于AI落地到实际应用的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随着AI胶原智脑的持续迭代、药用辅料应用的逐步落地、严肃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锦波生物的发展战略愈发明确,即立足合成生物学,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聚焦生命材料,构建一个涵盖医疗、美容、健康领域的生物科技生态系统。(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