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微电生理在顺利完成“冰火电”三大主流能量的国产平台商业化落地后,交出首个依靠主营业务实现全面盈利的三季度成绩单。10月28日,微电生理(688351.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5.65%;归母净利润4192.06万元,受创新医疗器械相关政府补助获批时点的不可控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46%;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2406.6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从单季来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1.78%,持续向好。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到325.97万元,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表明公司在“摘U”之后,业绩增长动能持续增强。
电生理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市占率第一的微电生理正在“向上走”
微电生理深耕心脏电生理领域十余年,通过30余款产品矩阵,已建立起以“冰火电磁”四大技术路径完整产品布局。
目前我国心律失常住院患者治疗领域,仍处于手术渗透率、手术国产化率双低时期。在人口老龄化与心律失常人群年轻化的背景下,我国患者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早筛普及、医生经验累积下,电生理手术量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57.3亿元。此外,在医保控费背景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通过集采入院,得到更多临床应用机会,技术和质量不断获得认可,国产替代加速。
微电生理作为国产电生理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集采政策,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福建联盟、北京、3+N联盟带量等集采开始执行,推动公司在带量基础下入院推广。目前,微电生理三维电生理手术已覆盖医院1000余家,累计完成手术超8万例,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一,逐渐攻破进口品牌早期形成的“品牌”护城河,通过持续提升的终端医患临床应用,公司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扩大。
近年来,微电生理在国际企业长期占领的高端术式领域不断实现国产“首次突破”,高端导管产品占比随之逐步提升。2025年2月,微电生理首批Magbot™机器人导航手术顺利完成,不仅填补了国产磁驱导管的技术空白、突破了进口产品的技术封锁,更在稳定性、精准度及操控性等核心性能上实现全面提升,为复杂心律失常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微创国产解决方案。截至年中,微电生理压力消融导管等高端产品已在多家医疗中心完成超3000例手术,并在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微电生理进入新阶段 国际新锐“向新生,向外走”
除了现有市场格局正在改变外,随着PFA等外资尚未形成“资历壁垒”的新兴消融技术在临床中的逐步推广应用,中国国产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将进一步增长,国产企业有望通过“向新生”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微电生理在PFA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子后,“电”平台矩阵产品商业化发展持续提速。公司参股公司商阳医疗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设备和一次性使用磁电定位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获批后,基于纳秒脉冲设计的二代PFA脉冲消融导管及配套设备再度获得认可,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压力脉冲导管亦进入NMPA注册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获批。
在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替代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其背后是技术实力、产品质量与商业化能力共同构筑的“中国质造”在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内集采政策相对温和的背景下,国产电生理企业积极参与,助力医疗体系稳健运行。与此同时,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持续研发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基石。唯有向内夯实基础、向外开拓发展,国内龙头企业才能真正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
微电生理作为在心脏电生理领域脱颖而出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产厂商,正在海外市场逐步实现“向外走”。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顺利,三维手术覆盖20多个国家,营收增速超40%,高端产品压力监测导管表现亮眼,在三维手术中市场渗透率上升,使用占比高于国内。
截至目前,微电生理已有9项创新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其中5款已获批,随着未来商业化推进,公司将以海内外双市场为支点协同赋能,凭借技术攻坚突破外资长期主导的房颤高端术式领域,正从国产心脏电生理龙头企业,升级为全球化科技布局的“国际新锐”。(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