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启航“十五五” 大北农书写科技新答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燕云2025-10-29 12:33

刚刚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大北农三十二年来始终将“强农报国”融入血脉,将以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前瞻的战略视野,启航“十五五”,书写农业科技新答卷。

在“十五五”的全局性战略布局中,农业的地位非同一般。它不仅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实现宏大的国家战略,离不开千万市场主体的具体实践。大北农的发展历程,正是一家中国企业将国家战略转化为企业行动,将科技力量注入产业实践的生动写照。

企业实践:大北农的科技创新之路

自成立以来,大北农就将科技部所倡导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刻进了企业基因。这份远见,既源于对农业规律的深刻理解,也来自“强农报国”的初心坚守。

近年来,大北农的玉米、大豆新品种相继获得国内生物安全证书,并成功取得南美地区的种植许可。这意味着,中国人自主培育的“种子芯片”不仅能够服务本土,更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到现在,大北农专注于生物技术、玉米、水稻、大豆、经作种业、创种基因等六大板块,构建起涵盖50家公司的业务体系。它不仅承担国家大豆、玉米、水稻等主粮的育种攻关任务,旗下北京金色农华等三家企业还入选了国家种业阵型。

另外,其种业也已遍布全国26个省,181个市/区/县。2024年,其销售的玉米、水稻、大豆种子总量达5352.6万公斤,共可覆盖农田超4000万亩(不含经济作物),服务农户75万人次。

公司有超过2600人的研发队伍(占员工总数16%以上),以及2024年7.34亿元的研发投入(占营收2.55%)。持续的投入也让大北农获得了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包括一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

农业科技的创新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绝非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能够完成。大北农则推出了平台化、系统性的创新打法。

首先,在创新模式上,大北农构建了清晰的“532”战略与“2+4+X”矩阵。“532”指企业成果中自主创新、企科融合与孵化融合分别占50%、30%和20%,明确了开放合作的科学配比。“2+4+X”则系统部署了其创新力量,并依托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平台及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组成的强大平台体系作为支撑。

其次,在路径实现上,大北农践行“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产学研合作”三条路径。

前沿科技的源头在实验室,而市场应用在企业。通过设立大北农科技奖、与30余所高校及300多家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大北农本身成为了一个“超级连接器”,让象牙塔里的智慧能够顺畅地流向产业一线,避免了闭门造车的风险,也精准契合国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路径。

技术研发出来后,关键在于如何转化和落地,打通从实验室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大北农的答案是全链条布局与品牌化运营,其标志性产物就是“大有谷”。这不仅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桥梁。据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介绍,“大有”源自易经,象征着光明与喜悦;“谷”代表着丰收,这个品牌目标是成为全球优质食品平台。

通过提供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的食品,“大有谷”将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转化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幸福体验。

“十五五”浪潮下的双轮驱动战略

从202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剩下两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这五年,是承前启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国农业而言更是如此。

要顺利走好这一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也需要像大北农这样的企业,扮演好技术创新“出题人”和“答题人”、成果转化“应用者”和“推广者”的关键角色。

面向这场时代大考,大北农决心以“新质+新智”双引擎,以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为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加速驶向高产、优质、绿色、低碳的未来。

在生物育种方面,大北农在南美实施的“种出豆进”计划,已升级为“技出粮进”战略,展现出其全球化视野与能力。同时,企业还将聚焦玉米、大豆、水稻、生猪等关键品类,引进全球种质资源,运用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抗虫、耐除草剂、高产、高品质的重大新品种。

生物制造方面,大北农的战略布局也紧密对接国家顶层设计。其牵头建设的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北京化工大学与清华大学,聚焦“元件设计—合成体系—集成优化”三大任务方向,旨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与“双碳”重大战略需求。

正如大北农总裁宋维平博士所言:“这也是我们生物学领域唯一由一家民营企业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一独特地位,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信任与期望,更彰显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使命担当。

双轮驱动,意味着既要抓住当前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也要布局决定长远竞争力的未来产业。这体现了一家成熟企业的战略定力与前瞻眼光。由此看来,大北农以“2035年实现全球第一农业科技企业”为愿景,早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商业边界。它是在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并将企业发展动能注入时代洪流。大北农的答卷证明,唯有将企业命运融入国家宏图,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挺立潮头。(燕云)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王蔚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