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上市 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新步伐
来源:证券时报 2025-10-29 A002版作者:张淑贤2025-10-29 07:04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公司正式上市,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截至收盘,上述三只新股分别上涨213.49%、198.72%和74.41%。

“很高兴,非常高兴。”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仪式(以下简称“上市仪式”)后,禾元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杨代常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不仅促进了公司产业化进程,更大意义在于激活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上市仪式上致辞时表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为未盈利企业重启资本市场大门

6月18日,证监会宣布科创板“1+6”政策,设立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时隔逾4个月,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这是我国境内资本市场时隔逾两年再次迎来未盈利企业。

西安奕材董事长杨新元说,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科创板“1+6”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不同赛道的企业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使公司得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化能力。

科技型企业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本、经历长期研发,才能实现技术突破和积累。这一过程中的阶段性亏损,并非经营不善,而是厚积薄发、磨炼内功的必经之路。

以禾元生物为例,该公司具有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研发风险较高的特点,上市前已实现了从0—1的突破,但从1—100的商业化过程需要更多资本要素支持,否则很难快速大规模量产。

“在科创板上市对公司而言是跨越式发展。如果没有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化进程就不会那么快。”杨代常透露,公司未来可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实现业务发展与扩张,同时引进大量高端科技人才。

从服务成熟企业转向培育未来企业

今年6月实施的科创板“1+6”改革总体进展顺利,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引入开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制度试点平稳推进,相关案例有序落地。

随着三家新注册公司上市,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公司已达35家。从32家存量公司来看,自上市以来,相关公司接连斩获重磅研发成果,加快“减亏增收”进程。

中信证券全球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孙毅在上市仪式上表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以“更包容的上市标准、更契合的监管逻辑、更完善的发行机制”,为处于成长期、研发投入高、科创属性强的“硬科技”企业量身打造了资本市场新赛道。

“这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从过去服务成熟企业转向培育未来企业,代表着我国上市价值导向的转变,即从过去以‘盈利’为导向转向以‘未来’为导向。”国泰海通保荐人王永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推进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自设立以来,科创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市场运行稳健向好,市场功能稳步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日益显现,引领带动全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完善,有力支持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高科技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的强劲势能正加快集聚。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交所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把好准入关,更好识别优质科创企业,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不拘一格支持具有参与全球竞争潜力的“硬科技”企业上市。

邱勇还表示,上交所将深化发行承销、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科创领域集聚;积极探索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的监管方式,不断增强市场对科创企业的信心和预期;持续深化投资端改革,着力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大力发展指数化投资,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快营造“资金愿意来、企业留得住、投资者有回报”的市场生态。

李超表示,中国证监会正抓紧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