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粕期货价格持续下跌,主力2601合约周三盘中一度下探至2852元/吨,较8月中旬的高点回落10%。不过,昨日2601合约明显反弹,截至收盘上涨2.3%。
消息面上,10月2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磋商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近日,何立峰副总理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视频通话,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请问商务部是否有进一步消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双方将按照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
有机构认为,市场对中美贸易会谈的预期较为乐观。
新湖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英杰表示,豆粕期货价格走势与美豆背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美豆影响有限,内盘豆粕期货缺乏利多支撑。美国政府“停摆”导致USDA数据发布中断,美豆无法形成趋势性行情。
“从估值看,豆粕2601合约已跌破国内大豆进口成本线。”中州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吴晓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本产季巴西大豆大量涌入中国,前三季度进口量为8619万吨,同比增长5%;5—9月进口规模同比激增15%,推动同期油厂压榨量增长13%。尽管养殖端需求有支撑,表观消费量同比上升9%,但在供应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豆粕库存仍然处于高位。
正信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陈强表示,市场的现实压力还体现在美豆难以进入我国市场,形成“堰塞湖”效应,拖累美豆价格。海关数据显示,9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287万吨,同比增长13.18%;1—9月累计进口8618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10月17日,样本油厂大豆库存为768.7万吨,同比增加27.49%;豆粕库存在国庆假期后虽然有所回落,但仍有97.62万吨,同比增加4.16%。高库存压制豆粕现货价格。
据吴晓杰介绍,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逐月下降,10—12月总到港量约2460万吨,低于同期压榨预估量(2700万吨),国内大豆市场或进入去库阶段。截至10月中旬,12月船期采购仅完成约10%,明年1月船期采购尚未启动。同时,巴西大豆近月船期盘面毛利深度亏损,截至10月17日约为-200元/吨。榨利修复需求或支撑豆粕价格。
从预期角度来看,陈强认为,市场对明年一季度供应缺口的担忧减弱。一方面,阿根廷的临时免税政策使中国采购约300万吨大豆,部分弥补供应缺口;另一方面,市场关注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此外,新季南美大豆丰产预期仍在,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快于去年,远期供应压力增加。
展望后市,吴晓杰认为,国内豆粕价格走势偏弱,但不宜过分看空。四季度买船进度偏慢,明年一季度进口大豆供应有限,后期市场供应可能偏紧。
在刘英杰看来,虽然阿根廷免税政策执行时间较短,但改变了盘面节奏,短期内豆粕期货价格继续下跌的概率较大,市场仍缺乏明显利多。后市利多因素或来自国内远期大豆进口成本上升。如果豆粕期货价格跌至较低位置,同时南美出现天气扰动,中线存在做多的机会。
陈强认为,短期豆粕市场“弱现实”难改,但未来几个关键变量值得关注:一是中美经贸磋商的进展。二是USDA报告恢复发布后,9月报告中53.5蒲式耳/英亩的单产数据可能下调,或引发美豆减产炒作。三是拉尼娜现象尚未结束。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至明年2月,南美大豆关键生长期或面临干旱威胁,存在减产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