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CMF主要成员王晋斌在代表课题组介绍本期研究时表示,9月份经济运行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中国经济处在结构大转型和升级时期,同时要保持总体经济平稳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供需再平衡关键期。
王晋斌从观察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指标、经济供需的主要指标和反映市场销售预期资金回流的指标等维度对最新数据进行了分析。
积极因素体现在,物价处于正向修复进程中。王晋斌表示,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0.3%的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拖累了0.8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从2025年11月份开始,翘尾因素影响归零。
与此同时,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收窄,环比连续3个月持平,表明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价格短期内呈现趋于稳定的态势。国内“反内卷”政策的推进,有助于缓解部分行业的供给过剩问题,推动价格企稳。随着低基数效应的延续和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预计10月PPI同比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65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57.4%。王晋斌表示,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保障了劳动力市场稳健运行,名义工资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有利于支撑消费。
而据Wind数据,2025年9月,10年期国债与AAA级别信用债之间的收益率差(信用利差)呈现波动收窄的趋势。“这是一个好现象,它反映了金融市场对产业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融资风险溢价下降可能有其他原因影响,但肯定会受到市场对信用风险容忍度上升的影响,这对整个经济是一个积极向好的方面。”王晋斌说。
此外,最新的生产相关数据表明,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销售接近良好态势。应收账款规模偏大,增速今年以来有所下降,预期资金回流状况有所改善。但王晋斌也强调,中国经济供需再平衡面临来自房地产市场、需求偏弱等挑战。
王晋斌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锚定推动价格逐步回升这一宏观政策目标。这就要求“反内卷”政策要有持续性,继续实施鼓励的消费措施,继续搞好劳动力就业市场,持续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二是政策要引导并实现风险偏好适度上行。包括:股指保持在可持续的估值位置;四季度货币政策可考虑适度降息;财政政策可适度提前发力。三是用好创新这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再平衡的抓手。在融资、税收等方面持续支持企业创新,激励企业聚焦主业,久久为功。四是稳外需和释放内需两手抓。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