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正式开幕。17日下午,作为本届数博会中唯一聚焦数字金融领域的“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研讨会在石家庄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研讨会以“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实践”为主题,汇聚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科技公司、高校智库等政企学研多领域代表出席并展开交流,挖掘数字金融发展与产业数字化发展之间的结合点,借助数字技术的进步,找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发展的路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实现金融强国目标。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24年其规模增长约11%,电商零售、快递物流领先,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高,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突破。但金融体系适配性不足、在产业领域渗透仍然不够。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打通数据壁垒、探索新监管模式等加速发展。此外,他认为数字金融也应当加快发展,以适应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欧阳卫民表示,金融发展史是技术应用史,数智金融是当代金融标识。我国金融以债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性质和规则截然不同。目前培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以VC/PE为代表的股权融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认为,在商业模式上,金融不再居高临下,产业与金融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在产业数字金融的AI应用场景中,产业侧与金融侧的需求趋于交互和同频,驱动了AI模型和应用软件的兼容兼顾。但同时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必须保障安全性和可信度。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技术进步源于科学知识积累,而知识积累依赖文化包容与制度保障,其中制度需兼具约束与激励功能。他认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激励,而非只有融资功能。并提出重构资本生态链的改革方向,包括资产端侧重科创企业、需求端引入大资金、制度端加重违法处罚等,以推动创新与经济增长。
河北省数字金融产业园负责人郝旭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产业体系与金融格局深度重构的时代。一场围绕产业数字金融的全球竞赛已悄然开启。这不再仅仅是技术效率的比拼,更是国家间在产业生态、金融话语权和未来经济规则制定权上的战略博弈。建设好一个融合数字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上市孵化、会议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是激发金融创新活力、通过园区系统布局打造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引导数字金融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