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业内专家:打破传统学科壁垒 着力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2025-10-20 13:26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时代,如何培养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颁奖仪式上,与会人士表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将现实问题带入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高金”)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索与创新设计,推动数字金融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全国高校青年学子提供一流的数字金融创新展示平台与载体,培养兼具金融素养、技术能力、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区块链赋能数字金融”“数据资产金融价值实现”“数字金融赋能普惠金融”四个主题方向展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73所高校共445支团队、1262人报名参赛,通过初赛与复赛选拔,共有来自全国21所高校的24支队伍脱颖而出。最终,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联通数据资源的确权与入表:挑战与破局”荣获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的“AI大模型赋能股权投资知识管理——基于联银创投智能问答平台建设与实践为分析案例”、西南财经大学的“智惠羽翼·破局阡陌:网商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微新解”、厦门大学的“南钢股份:从铁水奔流到数据觉醒,‘智改数转’释放新质生产力”荣获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兴浩指出,此次案例大赛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聚焦数字金融发展。他希望同学们以大赛为契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筑牢数字素养根基,积极拥抱科技变革。

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史建平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时代,未来将有大量工作岗位受到AI影响。传统金融教育模式已明显滞后,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面临严峻挑战。知识传授型教育将慢慢淡出,高校将逐渐转向研究型与创新型教育。本次大赛很好地契合了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推动数字金融前沿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

当天发布的《金融科技人才求职红宝书2025》 显示,与前些年的“快速扩增”不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变动趋势表明,“温和扩张”成为当下金融科技发展至一定规模后人才市场需求侧的自然回应。高金副院长李峰表示,对金融科技人才而言,专业性、技术储备与实践能力三者同等重要。其中,专业性侧重于专业的适配度,技术储备侧重于相关专业证书的获取,实践能力则侧重于相关实习与项目经历。

高金创院理事长屠光绍指出,相比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主题更前沿,在保留“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基础上,新增了“区块链赋能数字金融”、“数据资产金融价值实现”等内容,契合了数字金融应用的新进展。在他看来,大赛激发了青年学生来关注并参与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和新生力量的成长壮大。

责任编辑: 杨国强
校对: 廖胜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