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月实现规模净流入的银行理财,在9月份却遭遇了规模的回落。
10月15日,券商中国记者独家从业内可信渠道汇总的数据显示,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14家理财公司(含6家国有行理财、8家股份行理财),有13家公司9月末余额比8月末下降,合计减少约8700亿元。
券商中国记者据独家数据测算,或因近期债市波动影响,今年9月,固收类产品中的纯债型理财规模降幅较为明显,国有行理财公司下降规模占总降幅比例超过六成。另一方面,由于9月股市表现可观,含权益资产的“固收+”、混合型理财等“含权”产品的规模则显著获益,在9月实现逆势增长。
含权理财或股票型基金,渐成商业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抓手。
国有行理财降幅占比超七成
券商中国记者独家数据显示,规模排名前14家理财公司9月末合计规模为24.19万亿元,较8月末下降约8300亿元。14家公司中,仅有华夏理财当月录得375亿元增长,其余公司合计下降约8700亿元;这也是自二季度末时点回落约9500亿元以来,三季度末跨季度时再次出现回落。
从不同类型理财公司来看,国有行理财公司的规模降幅较为明显。其中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合计较上月末下降约6540亿元,占13家规模下降公司降幅的75%。单月下降规模超1000亿元的公司共有3家,分别为农银理财、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此外中银理财单月降幅也近1000亿元。
从产品货架上看,降幅最大的产品类别主要是固定收益型中的纯债类产品。上述14家理财公司环比减少约6700亿元,其中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降幅约4400亿元。
据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等人在研报中分析,今年9月存款搬家持续,“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市场受到冲击。另外,受基金销售新规影响,市场担心银行间金融市场和银行理财会大量赎回债券基金,导致债券调整显著,纯债类理财产品规模存在一定赎回压力。不过,该团队判断,基金销售新规预计2026年下半年执行可能性更大,潜在赎回规模低于预期。
规模下降的另一类产品是现金管理类产品,14家理财公司合计余额为5.67万亿元,较上月末减少约2800亿元,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再度走低,使主要配置存款、现金或存单等资产的现金类产品收益率明显缩窄。
值得一提的是,受9月份股市表现提振,当月银行含权益资产的理财产品规模逆势增长。数据显示,12家有权益增强型固收产品的理财公司,9月合计增长约1100亿元,其中兴银理财、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增幅明显,上述14家公司中,单月增长超100亿元的理财公司达6家;混合类产品方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单月增幅明显,9月末14家公司混合类产品接近73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200亿元。
部分机构抢抓非母行代销机遇
销售渠道及结构,是银行理财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银行理财公司加大了对母行以外其他银行销售渠道的布局,已有多家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甚至超过50%,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
过去一年来,一批银行理财公司持续发力行外代销,逐步降低对母行渠道的依赖。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上述14家银行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合计超6.94万亿元,其中行外代销规模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理财公司已经达到4家。
其中交银理财、光大理财行外代销规模占比甚至分别高达78%和68%,较2024年同期占比分别提升20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展现出优秀的渠道拓展能力;而华夏理财、兴银理财和浦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也分别高达58%、49%和45%,均较上年同期有显著提升。占比超过30%的公司还有平安理财和信银理财等。
相对而言,部分国有行理财公司因母行自身渠道覆盖面大,对行外代销的重视程度不如股份行理财公司,因而行外代销能力稍显迟缓。比如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均低于10%。值得一提的是,中银理财在四大行理财公司中,行外代销占比显著超出其余三家,占比提升至27%,已接近部分股份行理财公司。
从银行销售端来看,多位受访股份行基层零售客户经理此前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做好财富管理,以AUM来减缓存款流失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众多银行当前主要策略,相对于年化利率低于2%的三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现金类理财已是更多客户的选择。与此同时,一些含权理财或股票型基金已成为商业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抓手。
含权产品“放量式”增长
理财公司对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以及对上市公司的调研频次,都在随着二级市场的上行而变得更大更多。
记者查阅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含权类理财产品(含权益类、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堪称“放量式”增长:其中,存续权益产品达49只,远超去年全年的2只;混合类产品达1056只,去年全年为169只。
此外,截至10月16日,本月共计10只混合类理财产品、1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处于募集和待售状态。
记者查询Wind,截至10月16日,9月以来已有23家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总调研次数达168次。从个股分布看,理财公司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个股的关注度更高,占比超过半数。
除了直接配置二级市场,9月份也继续出现了理财公司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的案例。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中邮理财获配基石投资份额2000万美元。
华宝证券指出,理财公司加速布局IPO投资背后,是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推动。监管层面,新政明确赋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的IPO优先配售待遇,香港方面也同步优化上市制度,包括推出“科企专线”、压缩大型企业审批周期等,共同为企业上市和资金入市营造良好环境。市场层面,低利率环境推动理财资金寻求收益增强,“固收+”策略中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权益市场的上行表现也带动了打新主题理财产品发行提速。据同花顺数据梳理,今年银行理财市场共有7款名称中含有“打新”的理财产品新发,其中9月以来便有4款新品推出,分别为华夏理财合享固收封闭式6号378天(增强-打新策略)、兴银理财富利兴易打新九个月定期开放5号混合类及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橙鑫盈打新策略优选日开1号(180天最低持有)、阳光橙鑫盈打新策略优选目标盈1期(封闭式)。
如何把握股票市场上行周期中的银行理财产品机遇?国信证券研报认为,核心在于在坚守稳健根基前提下,积极优化策略,适当增加权益等风险资产预算;持续优化股债均衡配置框架不仅是对传统优势的巩固,更是控制产品净值波动的关键。
国信证券研究团队还表示,多资产策略将是核心解决方案。打造收益来源更多样、风险更可控的产品线,后续探索和布局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将是必然方向。除了传统股债混合,机构还可逐步纳入商品、量化策略、衍生品工具(如股指、国债期货对冲等)、跨境资产乃至另类资产等,构建收益来源更多元、风险属性更清晰的产品线。
排版:罗晓霞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