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普医学(301033)10月16日晚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
从股权结构来看,易介医疗与迈普医学虽同属公司实际控制人袁玉宇控制,但就交易方案内容可以看到,本次采用差异化定价方式,具体价格由交易各方自主协商确定,其中包括第三方评估机构、迈普医学和被收购方。交易方案多方面考虑了交易的退出方式、投资成本、投资时长等因素。
从业务和交易相似性的角度,易介医疗预计自2026年起亏损大幅减少,2026年至2029年预测的平均净利润测算,对应市盈率为13.80倍,与可比交易基本一致,标的公司估值具有合理性。
具体根据业绩补偿承诺内容可以看到,易介医疗2025年—2029年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为-1910.54万元、-316.92万元、1486.71万元、3335.55万元及5200.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为-1535.24万元、4.81万元、1808.44万元、3657.27万元及5522.40万元,其中,2026年起标的公司逐渐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并在往后年度实现盈利。
结合标的公司自2026年起亏损大幅收窄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实际转正,经营效益有望改善的积极预期,此次交易定价既兼顾了当前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又锚定了未来价值的成长性,整体来看是一项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合理且划算的买卖。
公开资料显示,迈普医学目前在神经外科领域已涵盖脑膜修复、颅颌面修补及固定、止血材料等业务。其核心产品包括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系统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就2024年年报数据而言,三款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6亿元、7990万元和3601万元,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接受度。
本次收购标的易介医疗则在神经介入领域具备丰富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布局,产品线包括神经介入导管、导丝、球囊扩张导管等,其中Easyport远端通路导管、Speedpass血栓抽吸导管、Easytork神经血管导丝等产品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并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另外,公司产品已取得准入资格的主要医疗中心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已覆盖超过200家三甲医院。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趋严,同时也鼓励通过并购重组推动产业升级,迈普医学此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增强其在高端医疗耗材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收购易介医疗,迈普医学不仅能够拓展其在神经介入领域的市场覆盖面,还能借助易介医疗在神经内科领域的技术积累,将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产品线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其在神经科室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线的横向延伸。
据悉,迈普医学的止血产品线,尤其是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已在2025年1月拓展至普外科等多个科室,打破了此前进口品牌被垄断的局面。此外,硬脑膜医用胶获得欧盟MDR认证,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公司产品已进入国内超2000家医院,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迈普医学通过此次收购,有望在神经介入领域建立更强的竞争壁垒,同时借助现有产品的集采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迈普医学与易介医疗的协同效应在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国产替代进程中尤为显著,二者共同受益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当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规模与质量的双重升级阶段,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其中高值耗材占比超30%,对应市场规模超3600亿元。
此外,国家出台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这一政策导向不仅适用于大型医疗设备,也延伸至医用耗材生产装备领域。迈普医学与易介医疗的联合,有助于在政策支持下加快国产替代步伐,提升市场占有率。
迈普医学与易介医疗的产品组合在“带量采购”改革中展现出更强的议价能力,尤其是在国家医保局提出的“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下,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提升在采购过程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