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云迹科技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同时也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上率先依据18C章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
今日开盘,云迹科技股价报142.8港元,较发行价95.6港元大涨49.37%,总市值逼近100亿港元。截至收盘,云迹科技涨26.05%报120.50港元,总市值83亿港元。
市场份额第一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云迹科技的业务爆发期始于疫情带来的“无接触配送”需求,2020年全年,云迹科技与全球1300多家酒店达成合作。目前,云迹科技的产品已覆盖全球超3.4万家酒店,服务华住、锦江、如家、开元、洲际等头部酒店集团。
2024年云迹科技与美团外卖达成合作,已向万家酒店提供从“平台下单—骑手接单—机器人送达房间”的全程闭环配送联动服务,全球同时在线机器人单日峰值超3.6万台,年累计服务次数突破5亿。
云迹科技还在加速渗透医疗、工厂、楼宇等高价值领域。截至2025年5月,云迹科技累计服务医院数量超150家,客户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立讯集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不同场景的客户。今年上半年,云迹科技非酒店场景新增合约163份,较上年同期增长79.1%,合约金额达5110万元,同比增长1444.7%。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总价值达37亿元。云迹科技2024年在该整体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达6.3%。云迹科技同样以13.9%的国内收入份额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酒店场景中排名第一。
作为深耕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多年的企业,云迹科技已经走过了早期的发展阵痛,目前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每年的亏损逐渐收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云迹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65亿元、亏损2.65亿元、亏损1.85亿元。
据招股书资料,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正经历显着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从2020年至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由18亿元增至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8%。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预计该市场规模将大幅增加,到2029年将达到135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3%。
云迹科技认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主要受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应用场景增加及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AI的结合增强了机器人的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处理类人文本并解读各种数据输入,从而在酒店、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及工厂等多个垂直行业场景,凭借其智能化、自适应性、效率及安全的服务,促进复杂任务的完成。此外,中国积极的政策促进AI发展的同时确保安全标准,并支持AI产业,鼓励创新和符合道德伦理的技术进步。这些因素推动了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在不同领域的快速扩张和商业化。
腾讯阿里联手押注
云迹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向:一是销售或租赁机器人及功能套件的交易及租赁付款;二是在AI数字化系统下提供服务的订阅式、交易及佣金式付款;三是通过向个人客户销售商品产生收入。其中,机器人产品销售是主要营收来源,占比超过70%。
近年来,公司内部研发团队致力于扩展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应用场景,量身定制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2022年—2024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776.1万元、6944.3万元、5738.6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42.0%、47.8%、23.4%。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5年3月12日),云迹科技在中国有987项注册专利及449项专利申请,在中国有167项软件版权,各项特专科技产品的知识产权,均由其研发部门自主研发。此外,云迹科技还受邀参与制定26项技术及行业标准。
据招股书资料,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公司先后进行了8轮融资,包括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A+轮融资、A+轮战略融资、B轮融资、B轮战略融资、C轮融资及D轮融资,背后出资方包括启明创投、腾讯、联想基金、阿里巴巴、携程、科大讯飞等。
IPO后,公司创始人支涛直接持股8.75%;联合创始人胡泉持股6.57%;联合创始人吴明辉持股3.59%;联合创始人李全印持股2.01%;员工持股平台云迹天使管理持股6.37%。此外,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灏月持股2.65%,林芝腾讯持股8.18%,启明创投旗下QM165持股3.64%,联想基金持股3.80%。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