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9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
数据显示,中国期货市场延续年内的活跃态势,以单边计算,9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7.70亿手,成交额达71.50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3%、增长33.16%。
虽然成交量略有回落,但成交额的强劲增长显示出大宗商品与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明显加大,投资者交易热情依旧高涨。尤其是贵金属与金融期货贡献最大,金、银价格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吸引了大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与套保,成交额飙升。
中金所、广期所增速领跑
从前三季度累计情况看,1—9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67.44亿手,累计成交额达547.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9%和24.11%,显示出期货市场整体规模稳步扩张,投资与风险管理功能进一步增强。
分交易所看,9月全国五大期货交易所成交表现总体稳健。
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成交量为1.93亿手,成交额20.2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5.1%和28.35%。虽然成交量同比下降18.31%,但成交额增长13.06%。9月末,上期所持仓总量995万手,环比下降14.66%。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9月成交量为1220.41万手,成交额为2.0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58%和2.83%,同比分别下降15.88%和24.69%。9月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持仓总量为416,190手,较上月下降8.64%。
郑州商品交易所当月成交量为2.62亿手,占全国市场的33.98%;成交额7.35万亿元,占比10.28%。虽然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同比下降10.44%和11.61%,但从累计数据看,1—9月郑商所成交量仍同比增长20.54%,显示农产品及轻工业品板块交易依然活跃。
大连商品交易所则表现相对稳健,9月成交量2.15亿手,同比增长4.68%;成交额9.10万亿元,同比增长12.08%,占全国市场的12.73%。这反映出黑色系及油脂油料板块的交易活跃度有所回升。
作为金融类期货交易所中,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表现尤为突出。9月成交量为3514.76万手,成交额29.62万亿元,同比分别大增54.59%和89.74%,占全国市场的4.56%和41.42%,显示金融期货工具的投资与避险需求持续升温。前三季度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31.8%,成交额同比增长53.26%,成为拉动全国期货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新兴的广州期货交易所表现亮眼。9月成交量5237.72万手,成交额3.14万亿元,同比分别激增134.33%和203.87%。前三季度累计成交量增长165.82%,成交额增长152.72%,显示多晶硅、碳酸锂等绿色品种的交易活跃度持续攀升。
贵金属与金融期货贡献最大
虽然9月全国期货成交量环比略降,但成交额环比大幅增加。
据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分析,主要原因是商品期货中不同板块之间此消彼长,能源、化工和农产品板块成交量有所萎缩,而贵金属与金融期货的价格大幅波动推升了整体成交额。
数据显示,贵金属期货当月成交额环比大增108%,金融期货环比增长15%。其中,沪金、沪银价格双双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吸引大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与套保,成交额飙升。与此同时,沪深300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也因市场波动加剧而显著放量,成为推动整体成交额上升的关键因素。
从1—9月累计数据来看,今年期货市场的亮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板块:
一是金融期货板块表现突出。 前三季度金融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31.8%和53%。随着股指波动加大、利率预期变化频繁,机构投资者广泛运用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及国债期货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投资功能不断强化。
二是有色金属与新能源金属板块交易活跃。 成交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7%和10.8%。今年以来,“反内卷”政策及新能源产业链扩张带动碳酸锂、多晶硅、工业硅等品种的价格波动明显,吸引产业链企业和投资机构积极参与交易。
三是贵金属板块热度空前。受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与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金银价格持续创新高。1—9月贵金属期货期权成交额同比增长44%,成为投资与避险的重要工具。
四是能源与化工板块保持高景气。 前三季度能源板块成交量同比增长67.6%,成交额增长28.5%;化工板块成交量增长25.3%,成交额增长16%。原油、焦煤、焦炭等能源品种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相关品种整体交易活跃,显示产业链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与期现结合操作。
五是黑色金属与建材板块企稳向好。 受“反内卷”政策和基建预期支撑,不锈钢、玻璃、铁合金等品种成交活跃,前9个月成交量同比增长近20%。
展望未来,王骏认为,10月份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还将有所下滑,主要受交易日减少、海外期货市场波动加剧传导至国内市场、A股指数横盘震荡引发期指活跃度下降等各类因素影响;10月份,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额同比仍保持增长态势,主要是黄金白银不断创新高。
有效客户数已突破270万个,市场结构优化
总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政策稳中求进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适应力。成交规模稳步扩大,交易结构更加多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进一步凸显。
据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场有效客户数已突破270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4%。2025年前三季度,市场累计新增客户65万个,客户基础稳步增强。从结构上看,机构客户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同比增幅3%;境外客户增长更为显著,同比增幅达11%,交易者分布于40个国家和地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监管政策持续完善、交易所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中国期货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金融衍生品与商品期货的融合发展、跨品种套利及期权市场的扩容,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交易与避险工具。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表示,客户规模的稳步增长以及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驱动下,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日益丰富,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排版:汪云鹏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