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深夜,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香港法庭已同意公司于11月5日召开债权人会议,对前期已公布的重组方案进行投票。该会议对公司境外债重组具有里程碑意义,重组成功后公司最高降债规模可达约117亿美元,对应人民币约840亿元,可有效缓解公司境外流动性压力,为公司运营恢复稳定提供充分空间。
与此同时,继4月11日公告后,碧桂园已与必胜有限公司(简称“必胜”,公司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实体)就抵销股东贷款进行建设性讨论。10月13日,必胜进一步向公司签立一份不可撤回承诺,据此,必胜已不可撤回地承诺认购公司将于重组生效日期或之后按每股公司普通股0.60港元的发行价发行及配发的资本化股份,以于重组生效日期起即时抵销及结算股东贷款约11.4亿美元(或等值)的结余。
碧桂园方面表示,此举再次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长远成功的信心。截至公告日,建议发行资本化股份的详细条款仍有待双方进一步磋商,且尚未就建议发行资本化股份订立最终交易协议。
就在10月13日,碧桂园还发布了9月份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9月,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5.8亿元,权益销售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从今年累计销售情况来看,据中指院监测数据,2025年1-8月,碧桂园以274.6亿元的销售额,排在全国百强房企销售榜第19位;其今年前8个月以229.3亿元的权益销售额,排在第18位。
据碧桂园半年报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碧桂园拥有3077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其中3043个位于中国内地,34个位于中国内地以外。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内地权益可建建筑面积约10365万平方米,其中77%分布于广东省以外。
负债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碧桂园总负债约8854.1亿元。据亿翰智库统计,碧桂园、万科A为债务降幅位列前10名的房企,较去年6月末的负债规模降幅均超过10%。
亿翰智库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活下去”成为不少出险房企首要目标。部分企业收缩投资、暂缓拿地、甚至退出房地产,以各种方式来化解风险。
根据碧桂园公布的信息,公司通过积极响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推动境内项目进入白名单,通过新增融资、存量贷款展期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缓解项目的债务压力,改善项目流动性情况,为项目运营交付争取更多外部助力。
此外,碧桂园在今年9月底表示,将持续专注于销售业绩的提升,积极盘活资产,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加强现金流管理,保证公司业务稳定及可持续经营。“公司具备足够的财务资源以维持自2024年12月31日起计至少12个月的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