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债市或呈“牛平”态势,关注震荡修复与结构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进入四季度,权益市场强势开局,债市何时止跌备受关注。
展望四季度,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债市或呈现“牛平”态势,即收益率下行且曲线趋平。投资策略方面,需重视确定性收益,审慎把握交易节奏,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边际变化,把握结构性机会。
三方面因素致债市调整
三季度,区间震荡是债市的主旋律。尤其是9月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上行约10BP,利率债曲线明显熊陡。信用利差走阔,2年期以上信用债整体上行10BP以上。
在信达澳亚基金经理周帅看来,从市场定价的逻辑来看,9月债市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压制债市表现。以权益资产为代表的风险资产表现较好,向债券市场传导了压力;其二,后续政策预期的边际变化。9月份央行持续呵护流动性,资金面整体偏宽松,但市场预期四季度降准降息可能会配合稳增长政策落地,使投资者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发生动摇。
兴银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助理兼宏观研究员何畅认为,债市9月份延续调整走势,除风险偏好的影响外,公募基金销售新规征求意见稿带来的扰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受基金销售新规影响,市场担心银行金市和银行理财会大量赎回债基,纯债类理财产品面临一定赎回压力。”北京一位固收基金经理补充道。
债市赔率、性价比提升
对于四季度的债券市场,基金经理认为扰动因素仍存,但基本面环境并不支持债市趋势转熊。
“四季度债市有望较三季度转好,但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周帅称,央行可能会重启购买国债,并相机抉择,应用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从而为债市带来一定的修复性机会。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央行“降成本”思路更具结构性和定向性,主动推进大幅度、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则有所收敛。
“资金面方面,整体基调仍然偏向于呵护市场,但存款‘搬家’有持续的迹象,可能影响银行的配债力度。供给端方面,财政部提出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政府债券供给压力或仍有所体现。”他说。
达诚基金的基金经理何盼盼判断,四季度国内债市机会与挑战并存。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和基本面环境对债市偏利好,但较低的利率水平、潜在的供给压力以及政策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制约着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并可能加大市场波动。
“预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主要波动区间在1.65%~1.85%,收益率曲线形态可能趋向‘牛平’,即长端利率下行,而短端利率因资金面波动和政策利率引导下行明显,导致期限利差收窄。”她说。
往后看,何畅认为,债市短期以区间震荡为主。首先,PMI从4月开始连续低于荣枯线,四季度降准降息有可能配合稳增长政策落地,年底央行重启买债也有一定预期。其次,本次市场调整期间,农商行和保险大幅增配,超长债收益率上行有顶。最后,市场已对销售新规的影响做了部分定价,实际落地后可能会形成利空出尽的配置机会。
捕捉结构性机会
面对波动和结构机会并存的债市环境,受访机构及基金经理建议四季度投资以票息为主,久期上适当谨慎,关注政策边际变化和结构性机遇。
利率投资方面,汇丰晋信基金表示,重点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落地节奏和幅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四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依旧存在,建议关注相关政策带来的机会。信用投资方面,三季度信用利差持续压缩。受宏观基本面修复、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四季度信用债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的风险仍然存在,重点关注中短久期信用债,尽可能获取确定性较高的收益。
策略上,何盼盼表示,可考虑适度拉长久期、挖掘票息、灵活交易,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资金面变化,防范潜在风险。“震荡市中,根据定价区间及时进行布局和止盈交易的胜率较高。可结合季节性及关键事件进行择时。”
周帅直言,四季度债市仍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具体投资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充分结合胜率与赔率来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要充分重视确定性收益,市场出现波动的概率较高,债券的票息收益仍是重要部分;需审视把握交易节奏;利空因素难言完全定价,需要密切关注进一步的变化。“四季度对于降准降息及央行操作有一定的博弈空间,稳增长政策加码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密切关注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度,以及资金面的季节性扰动、股市及汇率变化对债市的影响等。”他说。
平安基金分析称,债市赔率有所抬升,胜率关注右侧信号。当前基本面环境尚不支持债市趋势转熊,经过7月以来的急跌,债市的赔率、性价比有所提升。市场短期走势取决于赎回负反馈失控的利空与预期央行下场维稳市场利多之间的此消彼长。随着跨季阶段结束,前者的潜在风险逐步减小,可以逐步博弈后者落地的可能性,关注央行重启买债维稳等右侧信号。
编辑:杜妍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