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IP、演唱会,成引爆国庆文旅市场新动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高江虹2025-10-09 14:01

“演唱会、体育赛事在国庆文旅消费中扮演了 ‘顶级流量引擎’的角色,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娱乐活动,而是旅游的‘核心吸引物’。”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成都赛艇公开赛等赛事及十余场演唱会轮番上阵,叠加假期出行热潮,不仅推动了旅游市场全面升温,更串起餐饮、住宿、购物、景区游览等多种消费场景,实现了体育流量和文旅经济的双赢。

演唱会和赛事资源在各地分布不均,好在除了赛事拉动的局部消费热潮,今年国庆假期热点众多,整体出行也呈现“量价齐升”的局势。10月8日飞猪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快报》显示,今年假期出行的客单价同比提升14.6%。据去哪儿旅行大数据,国内游方面,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两成;入境游同样表现亮眼,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超三成,覆盖国内近百个城市,“China Travel”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全链条升温

10月8日,美团旅行发布数据显示,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周,带动平台出行订单量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超30%。

这个假期,“错峰出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超三成打工族采用“早去晚回”模式,使得假期出行高峰从9月27日一直延续至10月12日,拉长了文旅消费周期;节后3天,境外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同比增近一倍,进一步释放了假期出行的后续潜力。

此外,中秋夜游也打开了新的玩法思路。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双节期间,拙政园凭借其经典夜游项目“拙政问雅”成为黑马,搜索量同比增长102%,门票预订量增长近436%。

“奔县游”和反向旅游的兴起,也提升了非一线城市的热度。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国内非一线城市的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90%,高于国内整体高品质酒店的预订热度。

此外,年轻人的消费力得到显著提升。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学生群体以近四成的比例,继续稳居国内机票第一大客群,亲子客群以近三成的占比紧随其后。

更多国家对中国游客免签,也让许多年轻人选择在节假日迎来自己的第一次出国游。

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中,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张出境机票”用户同比增长了三成。其中,13-17岁用户增长了63%、18-22岁用户增长了58%。节前刚刚启动对中国团队游免签的俄罗斯,成为Top3热门目的地。

另据国铁集团的消息,10月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75万人次,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启动到10月7日已经发送旅客超1.6亿人次。随着返程客流高峰的到来,运力还在持续增加。民航方面也迎来客流高峰,飞常准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助推下民航客流量快速上扬,9月29日至10月5日执行客运航班11.2万班次,日均1.6万班,环比增长13%,同比2024年增长3%,同比2019年增长18%。

赛事IP引爆文旅市场

专业性体育赛事,已然成为点燃消费的一把火。

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除了常规文旅活动外,赛事经济与假期经济的共振尤为瞩目。多场顶级赛事在国庆中秋假期举行,热度从赛场内辐射到城市消费的各个角落。

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中网)与WTT中国大满贯北京站同期举办。据中网组委会10月5日数据,本届赛事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达36万人次,较去年增加20%,其中京外观众超18万人次、境外观众近1万人次,9月27日“超级星期六”入园4.5万人次,打破2024年创下的4.4万人次纪录;10月1日男子单打决赛当天,钻石球场入场观众达13041人,上座率高达97%,刷新该球场单场观赛人数纪录。

商业运营方面,中网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较去年增加10%,9月27日莲花球场和钻石球场晚场门票、10月1日男单决赛门票全部售罄;综合消费金额超3600万元,同比增长44%;特许商品销售额超1250万元,是去年的1.6倍。赛事对周边商圈的拉动效应同样显著,亚奥商圈日均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93%,中网对该商圈的消费拉动效应达到了1:7.4。

WTT中国大满贯北京站的门票更是有市无价。据统计,9月25日至10月5日赛事期间,首钢园区入园客流达42.4万人次,同比增长93%;截至10月3日,累计售出门票超8.5万张,门票收入8700万元,同比增长52.6%,创下该赛事国内举办以来的收入纪录,带动首钢园区累计消费超3000万元。

不过,WTT门票紧俏的背后,也暴露出客观问题。WTT赛事主会场首钢园冰球馆“八极场”仅5300个座位(含临时增加300个),票务平台上“想看”人数却逼近100万人。若八天正赛场馆全部坐满,现场观赛人数约5.4万人次,仅6.6%的“想看”观众能亲临现场,这一数据直逼顶级歌手演唱会上座率,稳居同期体育赛事首位。

上海的赛事也是精彩纷呈,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刚落幕,2025上海赛艇公开赛又从10月2日至3日将这项传统赛事继续挥桨苏州河。更引人瞩目的焦点无疑是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德约科维奇确认参赛后,引爆了国内球迷前所未有的观赛热情,上海大师赛从3号开始的夜场票在36个小时内已经全售罄。某票务平台负责人透露,今年夜场票的销售速度创下了上海大师赛自2009年创办以来的最快售罄纪录。

除了一线城市,西南、华南地区也借势文体IP创新拉动文旅消费增长。

成都赛艇公开赛创新推出“票根经济”,观众凭比赛门票可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宽窄巷子等多个热门景点享受折扣优惠,直接推动四川景区在全国前十热门景区中占据三席,成为假期西南地区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马蜂窝大数据则显示,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等数千场音乐、文化、民俗、非遗活动同样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将广州送入热门城市前五。

短期热度背后

从消费场景来看,“为一场赛事、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已成为新的度假方式。

体育赛事正与文旅消费深度绑定,形成“观赛+住宿+餐饮+游览”的完整消费链条。除了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模式也能推动体育赛事从单一的竞技活动,转变为拉动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为国庆假日经济注入动能。

除了赛事,音乐会在假期中的带动作用也尤为明显。从去哪儿平台的数据来看,音乐节对小城的带动效应最为明显。安徽马鞍山的“葫芦果音乐节”、四川泸州的“银河左岸音乐节”,刺激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2.6倍、2.1倍。贾云峰进一步指出,“一场顶流演唱会能直接为一座城市带来数十万级的跨省游客,产生的机票、酒店、餐饮、景区消费构成了文旅消费的大盘。”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表示,赛事和演唱会本身就是短时间集聚人气的有效措施,对目的地而言,长期的“人气”,一则需要构建市场化的“造节”理念,打造包括赛事和演唱会在内的、富有地域特色的、高频次的、游客可参与的特色节会活动;二则需要优化目的地的整体服务水平,延长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消费体系。“简言之,‘网红’靠流量,‘长红’靠口碑。”葛磊说道。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裕雄也指出,假期举办赛事对顶层设计有着较高要求。一方面,假期为民众参与赛事提供了更多时间便利;另一方面,赛事举办也可能产生明显的 “挤出效应”,虽能吸引部分人群关注,却也可能同时导致部分游客因赛事影响放弃前往举办地旅游。

他认为,赛事与旅游的关系需要精准权衡,下沉市场举办赛事往往能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但对于旅游热门城市而言,假期本就是旅游高峰期,赛事的举办反而可能分流游客。实际上,当前不少地区已开始利用赛事破解旅游淡季的客流难题,通过赛事激活淡季旅游市场。

不过,假日过去之后,非一线城市往往还面临“留不住热度”的问题。对此,贾云峰进一步指出,“避免‘人气断崖’的关键,在于将一张张短暂的票根,转化为能够持续产生消费的经济凭证和情感连接。票根不应是服务的终点,而应是深度体验这座城市的起点。”

对此,“专业化的体育赛事是体育的存量市场,大众化的体育赛事是‘体旅融合’的增量市场,”葛磊建言在这个新兴领域,游客的需求不仅在赛场本身,还有综合性的文娱活动、服务消费,比如贵州的村超、江苏的苏超,本质上已经实现了从体育赛事向文旅节会的跃迁,给游客提供了高密度的情绪价值,实现了对目的地整体的消费拉动。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