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通义组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团队,要让智能体具备“行动力”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宋佳楠2025-10-09 10:03

阿里巴巴旗下的通义千问团队又有新动作。

10月9日,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负责人林俊旸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已建立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小型团队。文中称,多模态基础模型正转变为基础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可以利用工具和记忆通过强化学习进行长视野推理,“它们绝对应该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这意味着,阿里正在探索让通义千问从单纯的语言模型向能够在现实世界中 “行动” 的智能体迈进,但尚不知晓是否会涉足实体机器人。

作为通义千问的技术负责人,北大毕业的林俊旸是阿里内部最早一批研究多模态和具身智能的核心人物。他早年参与过M6、OFA、CogView等多模态预训练项目,后带队开发了Qwen3-Max和QwQ-32B等旗舰模型。

通义千问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团队成员包括资深技术专家、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等,他们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面经验丰富。团队领导人物包括阿里云CTO兼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等。

阿里于2023年4月发布通义千问。现通义大模型家族已全面覆盖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全模态,性能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在2025年9月底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通义大模型实现“七连发”,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和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态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其中,旗舰模型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过万亿,拥有较强的Coding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性能据称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跻身全球前三。

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Frost&Sullivan)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日均调用量较2024年底实现363%的增长,目前超10万亿Tokens。其中,阿里通义占比17.7%位列第一,是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大模型。

此外,阿里通义还开源了300余个模型,覆盖不同大小的 “全尺寸” 及多种模态,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全球衍生模型17万个。

近年来,阿里的业绩表现也为其在新技术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支撑。在2025财年第四季度(截至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经营利润为284.65亿元,同比增长93%。

在AI需求的强劲推动下,阿里云智能集团季度收入增速扩大至18%,达到301.27亿元,创下过去三年最快增速,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