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再重蹈愚蠢的历史覆辙,让我们把抚顺的历史作为人类的财富……再生的大地,抚顺的奇迹。此刻,我们要把它继承下去,传向世界。”近日,在日本首都东京练马区举行的纪念集会上,日本民间和平反战合唱团“再生的大地”深情演唱组曲《再生的大地》。他们胸前佩戴象征宽恕的牵牛花,用歌声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心声。
“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日本战犯‘再生的大地’,他们接受改造的历史值得铭记”
1945年日本战败后,千余名战犯被送往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中国政府以博大的胸怀对待这些战犯,采取管理和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人道主义待遇相结合等原则方法,对他们进行长期、耐心、艰苦的改造。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发誓要向中国人民谢罪。1956年,日本战犯副岛进获释归国前,收到中国工作人员送给他的牵牛花种子,中国工作人员嘱咐他:“你回去以后建设和平而幸福的家庭。下次再来的时候,不要带来武器,而是带来花朵。”回到日本后,副岛进在自家庭院里栽培并繁育了这种牵牛花。
1957年,归国日本战犯以深刻反省侵略战争罪责、推进日中友好为目的,成立“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以下简称“中归联”),副岛进是成员之一。他将牵牛花新结出的种子送给“中归联”的成员们。牵牛花作为“宽恕之花”,成为该组织的标志之一。
2000年,日本著名作词家、儿童文学家大门高子得知日中友好协会会员、“中归联”成员小山一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深受触动,查阅大量史料,走访多名“中归联”成员。2010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成立60年之际,大门高子萌生创作组曲《再生的大地》的想法。2011年,她完成其中一个章节《抚顺的牵牛花》,并联合日本民间各界友好人士发起成立“再生的大地”合唱团。
“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日本战犯‘再生的大地’,他们接受改造的历史值得铭记。”大门高子向记者解释了合唱团命名的由来。经过多年调查与积累,她与日本作曲家安藤由布树完成了组曲的12个章节。这组曲子以朗诵、合唱和多声部演唱的形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对和平的追求。
大门高子说:“合唱团成员热爱花,热爱唱歌,也热爱和平。我们以拒绝战争、坚决不再侵略的信念歌唱,希望实现世界和平这一全人类的共同心愿。”
“我们希望通过歌声讲述那段感人的历史,向中国表达深深的谢意”
“再生的大地”合唱团成员约50人,来自日本南至广岛、北至北海道的地区。目前,团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部分成员是当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日本战犯后代。他们因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热爱汇聚在一起,希望用歌声传递谢罪与感恩之情。
自成立以来,“再生的大地”合唱团在日本演出数十场。大门高子告诉记者,不少日本观众在观看演出后,被中国人民的胸怀深深感动,希望参与更多揭露战争真相、促进日中友好的活动。合唱团多次自费赴中国交流演出,合唱团的歌声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地唱响。安藤由布树表示:“合唱团在日本和中国的演出增进了日中双方的相互理解,成为两国人民心中难忘的记忆。”
“再生的大地”合唱团团长姬田光义告诉记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千余名日本战犯完成了由“鬼”到人的转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再生”,这是值得全世界珍视的宝贵遗产。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采取宽容和教育的政策,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正是由于这样的宽大政策以及中国工作人员的人道主义关怀,这些日本战犯们才得以重获‘新生’。我们希望通过歌声讲述那段感人的历史,向中国表达深深的谢意。”姬田光义表示。
“再生的大地”合唱团成员波多野晶子是一名日本侵华战争遗孤,2015年加入合唱团,同年8月随合唱团前往北京演出。她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演出中,唱到《谢罪 从鬼变成人》这个章节时,几位团员不约而同地跪下,发自内心地表达忏悔。演出结束后,中国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观众走上台与我们握手。我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当时的一幕幕场景令我终生难忘。”波多野晶子满含热泪说,“因为战争,我失去了家人,经历了人间的苦难与辛酸。战争绝不能重演!我会继续歌唱,为反对战争、守护和平而努力。”
“希望日方铭记历史,坚持与中国友好相处,加强两国交流与合作”
通过“再生的大地”合唱团等日本民间团体,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事业一代代传承。
2000年,“中归联”会员人数急剧减少,仅剩的会员大多数已年逾80岁,难以再组织全国性活动。2002年春,“抚顺奇迹继承会”正式成立,并迅速发展为日本的全国性组织,延续历史记忆与和平使命。成员们根据副岛进的故事创作出版了绘本《宽恕之花》。该协会还经常与日本民间团体共同举办纪念集会,呼吁铭记历史、深刻反省、珍爱和平。姬田光义是“抚顺奇迹继承会”会长,他表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促进日中友好将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在日本埼玉县川越市乡间,“中归联”和平纪念馆的玻璃门上,鲜艳的牵牛花照片十分醒目。这里保存着约2.4万份资料,也是“中归联”成员们一生的反战记忆,其中包括45名战犯亲笔写下的罪行供述书以及他们看过的读物和他们的证言录像录音。
“中归联”和平纪念馆事务局局长芹泽升雄告诉记者,牵牛花这一“宽恕之花”,不仅象征着对侵略战争的深刻反思,也代表中国人民的宽容与善意。纪念馆的成立,正是为了向下一代传承宝贵的证言和资料,告诉人们那场战争的真相。
“再生的大地”合唱团成员平井惠美子童年时期随家人居住在牡丹江,她的父亲在日伪时期供职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她对记者表示:“回望历史,日中两国之间交往频繁。中国唐代时期,到中国学习的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侣络绎不绝,对日本文化、艺术等产生深远影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犯下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后80年来,日本自卫队规模不断扩大,这种走向值得高度警惕。我们必须吸取战争教训、珍惜和平,同中国友好相处。”
“再生的大地”合唱团成员、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田中义教告诉记者:“日本必须认真反省对中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我们希望通过歌声传递和平、友好的信念,也希望日方铭记历史,坚持与中国友好相处,加强两国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