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广州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土地制度、产业用地、存量盘活、地下空间、城乡市场、海洋开发6个方面出台31条支持措施。这其中包括,在房地产热时期采取“竞自持”方式调控地价而产生的自持商品住房,在去化周期18个月以下区域,企业可在依法补缴出让金后,转为可售入市。
据介绍,国务院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试点范围包括广州市全域,提出了“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等五方面内容。因此,广州细化制定了落实“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要求的31条支持措施的方案。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粤港澳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结束。
公开信息显示,“竞自持”的土地出让方式最早出现于2017年4月,当时广州相关部门表示,此后出让的住宅用地,将结合土地市场情况,一地一策组合使用“限地价、竞配建”、“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现房销售或竞自持面积等竞价方式,预计该新政实施后,近期不会再次出现区域楼面地价创新高的现象。直到2022年6月,为了给开发商减负,广州取消了“竞自持”的竞拍规则。据克而瑞统计,自2017年至今,通过“竞自持”出让的涉宅地块有12宗,总自持面积约30万平方米。
“允许部分当年房地产上行阶段竞拍拿地的自持住房通过补缴地价转为商品房入市,有助于改善部分新政受惠项目及房企改善流动性。”合一城市更新集团董事总经理、合一产业运营公司董事长罗宇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广州新政中“竞自持”住房转可售条款,是化解房企资金压力、加快项目去库存的创新举措。在房地产过热时期,广州通过“限地价、竞自持”规则抑制地价过快上涨,要求开发商自持部分物业用于租赁,也更好提供了住房租赁产品。但是自持政策长期执行下,房企面临项目难以快速销售、资金沉淀压力大的困境。此次政策是营商环境优化、助力房企资产加快盘活的重要举措,也是存量市场的非常重要的创新。
“此次明确,当所在行政区及板块一手住宅去化周期均低于18个月警戒线时,房企可补缴出让金将自持住房转为可售。这个做法值得全国学习。也就是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可以按照此类模式进行,唯有一些项目去化不错的区域,可以采取此类模式。通过此类做法,真正和区域的供求关系平衡,确保此类项目入市和市场需求匹配。”严跃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