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日前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表示,应该对生产性服务业具备GDP增长极、独角兽增长极、高附加值装备和终端产品价值增长极的功能有充分认识。产业基金、私募基金、创投风投基金等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后还应该“投生产性服务业”。
证券化率是观察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度的一个硬指标,即资本市场总市值对该国家GDP比例大体在1:1至1:1.2。黄奇帆指出,若比例小于1:1,意味着资本市场发育不到位,还有成长空间。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占GDP比例约70%,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黄奇帆指出,我国即将进入到“十五五”规划和2040年远景目标时期,如果按可变价核算,预计到204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350万亿元左右。如果股票市场占GDP的100%至120%,意味着15年后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可能在400万亿元左右,较现在水平翻两番——这是我国发展金融强国的内在目标之一。
“我们应该在15年后让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达到100%。”黄奇帆表示,这将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包括支持高科技独角兽企业健康发展,促进老百姓多渠道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等。
黄奇帆指出,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力量就是各类风投、创投、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等各种共同资金。以风投、创投为主的各类产业基金目前总量接近30万亿元,其中40%实际上投资于各种货币资金和固定收益债券。“这类投资属于‘旱涝保收’,没有什么风险,但其实是私募基金、风投创投投资方向的扭曲。”黄奇帆说。
近年来,我国不断鼓励风投、创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黄奇帆看来,真正投早、投小、投长期应该是在“青萍起于微末”的0—1阶段开始投资,到1—100阶段又有各种各样转化性投资,等到产业成型的100—100万阶段有更多跟投,如此一轮一轮地投资。
黄奇帆指出,硬科技是当前重要的投资方向。对于硬科技,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制造业高新企业,事实上,能够孵育高新企业的温床和土壤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联的企业。在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当中,生产性服务业包括10个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10个大类中第一大类是硬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抬高创新能力的生态土壤,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当看到,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温床和生态环境,它本身就是GDP的最大板块和最大增长极,是高市值独角兽企业产生的增长极,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比如,去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约48%,欧盟GDP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约40%。
黄奇帆还指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价值嵌入到各种硬件、终端装备里,是高附加值的装备、终端的基础。若一台手机卖6000元,拆开来看的各类零部件可能价值2000至3000元,而看不见的软件、芯片中内置的程序、看不见的各种专利等,最后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的价值至少价值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