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锚定未来产业:广东秋招“头炮”打响,百万年薪揽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王峰 孙燕2025-09-24 13:37

近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以下简称“N城联动秋招活动”)在北京、上海同步启幕,正式打响广东秋招季跨省揽才的“头炮”。

今年2月,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留粤就业创业。截至2025年7月中旬,揽才目标提前实现。

此次N城联动秋招活动中,参聘单位将分赴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提供超12万个优质岗位。通过大规模人才吸纳,精准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新兴行业发展。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全面启动建设,科研人才需求强烈。

广州国家实验室、鹏城国家实验室、深圳平湖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参加了招聘会,发布大量岗位。

鹏城国家实验室此次带来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等百余个岗位,最高年薪达100万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主任、深圳平湖实验室主任万玉喜介绍,该平台围绕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下一代先进功率电子材料及器件、核心装备及零部件、配套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今年计划招聘30位应届毕业生,包括器件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

万玉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建设功率半导体的第三极,就在大湾区。“上海、北京以集成电路为方向,国内还没有以功率半导体为方向的高地。深圳贴近客户,在发展功率半导体方面有优势。”

N城联动秋招活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 孙燕/摄

深圳理工大学今年本科招生火爆,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此次发布了科研助理、博士后、科研助理教授、青年教授等岗位,招聘人数超过140人,青年教授年薪可达75万元。

“深圳理工大学提供了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比如,科研助理教授聘期结束后,可以申请成为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项目负责人),同时职称方面可以继续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深圳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说。

今年2月,深圳理工大学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共建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是落实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一个产学研平台。

该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究院既是深圳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核心科研载体,也是该领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深圳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比较年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已经建成多所学院和研究院,并实现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研究院除了科研,还特别注重将科研成果在产业中转化落地。”这位工作人员说。

精准锚定产业需求

本次N城联动秋招活动精准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将招才引智的焦点精准投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代表技术变革方向、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赛道。

参聘单位依据活动方提前梳理的重点高校及主要专业清单,提前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揽才计划,通过聚焦各校主要专业,提供高度契合的岗位,从源头实现“专业对口、人岗适配”。

例如,面向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部分单位集中精准投放了包括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算法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则投放包括管培生、运营策划、经营等管理类岗位。

好岗位是人才“引进来”的关键要素。本次活动汇聚超3100家次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单位,参聘单位涵盖央企、国企、头部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以及各大医疗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腾讯、广汽集团、广州地铁、唯品会、比亚迪、小鹏汽车、亿航智能、云天励飞、鲲云信息、众擎机器人、迈步机器人等知名企业悉数参会。

鲲云信息软件经理李明介绍,该公司有AI芯片研发、AI算法研发、AI算法三大业务板块,此次放出20多个校招岗位,包括研发、战略运营等。

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宋宇宁说,该公司带来了针对3D打印整机及配套的软件研发岗位,包括机械结构、嵌入式电子自动化算法等相关的岗位。

“公司正处在蓝海赛道,业务迅速发展,每年都会释放较多校招岗位给到应届毕业生。” 宋宇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前7月,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了我国超八成的3D打印机。其中,深圳已初步形成建模系统、材料、设备、应用服务的3D打印全产业链,被誉为“消费级3D打印第一城”。

此外,广东省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集聚了全国超三成的低空产业链企业,形成了“飞起来” 的产业合力。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是清华子弟,他选择和亿航智能创始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同学胡华智到广东创业。

谈到为何选择广东,王钊说,“低空飞行器需要设计、测试电路板,在一些大城市,每周出两次样板,速度就已经很快了,但是在广州,上午实验室做出样品,下午就能拿到成品,发达的供应链可以保障每天都能出样板。”

目前,低空经济展翅待飞。王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有关部门测算,仅无人机操控员的岗位缺口就高达100万,我们自己测算,低空经济领域各岗位的人才缺口在500万左右。我们现在需要大量人才,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综合性人才。”

今年,上海交大毕业生、在硅谷工作10年的刘太智在深圳联合创立烨知芯科技。

刘太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做智能硬件,深圳是天选之城。“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人工智能的‘iPhone 时刻’有望在大湾区诞生。”

“助企青奇兵”2.0版

好政策是人才“留下来”的核心原因。 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高薪优岗,活动更配套了覆盖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的 “真情实意”的政策大礼包,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广州市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广州黄埔区求职,享受求职、入职“双15天”免费住宿服务;博士研究生到广州就业,可享10万—20万元安家费;入选广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补助等。

张雨点是清华大学2025届硕士毕业生,现在就职于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今年3月,正当她为工作徘徊时,“百万英才汇南粤” 春季招聘活动来到北京。

“原本以为只是寻常招聘,没想到广州市委组织部会同学校组织了清华大学‘百人团’。在2天的广州之行中,我跟随‘百人团’到唯品会等企业参观调研、领略海珠湿地的风光、体验琶洲游艇夜等。花城的明媚春光与‘视人才为珍宝’的满满诚意,让我一扫焦虑。” 张雨点说。

好体验是人才“聚起来”的重要起点。为此,广州继续开展“助企青奇兵”活动,面向全国重点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个优质实践岗位。

刘芮君也是清华大学2025届硕士毕业生,现在就职于广州番禺交投集团。她与广州结缘正始自去年的“助企青奇兵”活动。

“我参与了汽车产业调研,亲眼目睹了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澎湃动能,真切见证了‘智车之城’的底气与实力。更让我动容的,是这座城市藏在细节里的‘温度’——‘一对一’的岗位对接、全方位的食宿保障,以及征求意见时的耐心倾听与尊重。”刘芮君说。

据介绍,有关部门精心打造“助企青奇兵”2.0版。组织高校学生在2025—2026年求职季与暑期,分批来穗开展助企实践和“走读广州”活动,进驻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课题研究等实践服务,引领高校学生沉浸式感受广东成就事业的广阔平台、托举人才的真挚诚意和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