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周乐2025-09-23 10:00

美联储官员们似乎有意给降息预期降温。

面对市场愈发激进的降息预期,多位美联储官员突然释放“鹰派”信号。其中,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目前没有太多理由进一步降息,预计2025年仅会降息一次。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也对进一步降息表示怀疑。

这番表态显然与市场预期相差甚远,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分别在10月、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分别为89.8%、75.4%。

有华尔街机构指出,目前美联储内部正沿着“2025年是否降息75个基点”这条线,分裂为两大观点鲜明的阵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也公开承认,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对后续的降息路径存在较大分歧。

美东时间9月22日,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活动上的书面发言中表示,当前利率过高,美联储需要在未来数月大幅降息以保护美国劳动力市场。米兰对中性利率的预估值约为2.5%,明显低于美联储官员3%的中位预测。他还补充说,可能会在未来的美联储会议上继续投下反对票。

“不支持进一步降息”

美东时间9月22日,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采访中表示,目前没有太多理由进一步降息,预计2025年仅会降息一次。

这意味着,博斯蒂克认为,美联储在今年剩余的两次议息会议上(10月、12月)均无需再降息。这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降息幅度,交易员的押注显示,美联储将在今年剩余的两次会议上再降息50个基点。

博斯蒂克表示,他对通胀持续高于美联储2%目标更感担忧。尽管近几个月经济风险已转向对就业的更大担忧,但通胀顾虑让他目前暂不打算支持10月再次降息。

博斯蒂克说道:“我担心通胀已长期处于过高水平,因此我不会推动或支持10月降息,但后续还要看实际情况。”

对于上周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博斯蒂克表示,他持认可态度,原因是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就业疲软与通胀高企)已比三个月前更趋于平衡。

博斯蒂克称,当前是政策制定者“最艰难的时期之一”,因为“两种风险(通胀、就业)都在上升”。

对于就业市场,博斯蒂克表示,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并未陷入危机,至于其疲软程度究竟如何,目前尚无定论。

博斯蒂克估计,劳动力供给受限约占近期招聘放缓原因的三分之一,预计劳动力供给面临的挑战将变得更加严峻。

关于通胀的预测,博斯蒂克指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与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将从7月的2.9%升至今年年底的3.1%,预计通胀要到2028年才能回归美联储2%的目标。

博斯蒂克称,关税政策引发的成本上涨幅度比最初预期更温和,部分原因是企业采取了多种策略,分散或延迟了成本向消费者的转嫁。但这些缓冲措施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耗尽。若出现这种情况,经济或许能避免人们担忧的“物价立即飙升”,但可能要承受更长时间的“温和物价压力”。

“鹰派”信号不断

与此同时,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也对进一步降息表示怀疑。

美东时间9月22日,穆萨勒姆表示,他上周支持降息25个基点,因为他认为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加。但是,由于通胀率比美联储2%的目标高出近一个百分点,进一步降息可能意味着对物价上涨的过度自满。

穆萨勒姆将上周的降息定性为“旨在支持充分就业下的劳动力市场、防范经济进一步疲软的预防性举措”。

他在向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准备的演讲稿中补充道:“目前的货币政策立场介于适度限制和中性之间,我认为这是合适的。然而,我认为,在政策不变得过度宽松的情况下,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有限,我们应该谨慎行事。”

穆萨勒姆是今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一名有投票权的成员。

穆萨勒姆表示,他认为金融状况“有利”,但仍然担心关税带来的通胀影响,并认为目前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利率在 4%~4.25% 之间)“接近中性”,这一水平既不会促进也不会限制经济增长。

虽然穆萨勒姆认为目前的风险更多地倾向于劳动力市场而非通胀,但他警告不要走得太远。

穆萨勒姆说:“过分重视一个目标而忽视另一个目标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上述两位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可谓“鹰派十足”,据美联储最新发布的点阵图,略占多数的官员预计今年内还将再降息两次。但鲍威尔指出,委员会内部对后续降息路径存在较大分歧。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利率策略报告指出,美联储内部正分裂为两大观点鲜明的阵营。

摩根士丹利表示,这两大阵营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中性利率(r*)”水平的认知不同。尽管双方都认同应在2026年或最晚2027年中期将政策利率恢复至中性水平,但“中性”究竟在何处,他们并无共识。

一个阵营可能认为中性利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另一个阵营则认为其水平更低。由于中性利率本身是一个理论概念,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在具体水平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观察到美国劳动力增长已陷入停滞,这预示着潜在经济增长将放缓,进而对中性利率构成强大下行压力。

排版:汪云鹏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