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中华医学会第30次麻醉学术年会上,爱朋医疗(300753.SZ)首次发布基于脑机接口的顽固性失眠麻醉治疗系统。这是公司继多模态ADHD行为治疗管理系统之后,在脑机接口商业化上的又一进步。目前,爱朋医疗已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展开睡眠麻醉治疗合作。
爱朋医疗顽固性失眠麻醉治疗系统,是一个针对临床需求而设计的软硬件结合系统,涵盖院内外医患交互的数智化需求,包括院内顽固性失眠评估和诊断、智能麻醉药物滴定和持续用药跟踪记录、治疗期间的脑电镇静深度监测和持续睡眠分期监测,神经调控治疗如迷走神经刺激、经颅(电)磁刺激等治疗数据的导入,以及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还有院外患者端APP,包括居家睡眠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神经调控治疗、CBTI等,同步跟踪和记录临床数据。通过打通医院与家庭的数据壁垒,为患者构建“入院治疗—出院康复—长期巩固”的完整闭环,提升治疗依从性和远期疗效,为患者带来精准化、个性化治疗体验。
难治性失眠障碍,也称为顽固性失眠障碍,是指病程超过2年,失眠症状反复发作,经两种及以上不同种类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得到改善的慢性失眠,占失眠障碍的20%~30%,顽固性失眠诊疗市场前景巨大。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中明确,在有条件的医院,麻醉科可以开设麻醉治疗门诊,利用麻醉技术探索开展睡眠障碍等病症的治疗。
在中华医学会第30次麻醉学术年会(2025)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曹铭辉教授介绍了麻醉治疗失眠患者的优势及展望,并分享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的运行经验,详细介绍了“逸仙模式”,即神经调控与药物综合治疗相结合的方案,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在专题讨论阶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明炎教授介绍了基于脑电闭环输注仿生睡眠系统的构想,以及与爱朋医疗合作开发的麻醉睡眠管理系统,强调这些技术对麻醉睡眠发展的关键作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失眠联合门诊负责人应彦璐教授指出,前额脑电监测在麻醉诱导中非常重要,通过特定脑区监测可使研究更轻量化。爱朋医疗的前额脑电采集工作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黄立教授、张立民教授等多位教授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脑电监测、数字诊疗与无创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等不同方式应用于睡眠障碍领域的探索经验。
爱朋医疗多模态ADHD行为治疗管理系统商业化于今年9月初开启,公司已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成立“脑机接口行为训练联合实验室”,聚焦儿童脑科学前沿,推动ADHD诊疗产品研发与应用创新。此外,爱朋医疗还携手投资企业方寸医生,在脑机接口行为训练的临床合作与应用落地方面加速推进,致力于推动技术转化与产品推广,为ADHD儿童提供全新认知行为治疗解决方案。
随着基于脑机接口的顽固性失眠麻醉治疗系统、多模态ADHD行为治疗管理系统等相继落地,爱朋医疗正在积极推进公司脑机接口技术在围术期脑状态监测、ADHD、睡眠疾病诊治、癫痫等精神类疾病诊疗的临床应用,争做脑机接口技术医疗领域应用的先行者。(齐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