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效。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粮食方面,面积稳、单产升、结构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产量迈上新台阶;收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明显,农民增收保障足,产业振兴举措多;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技术有突破,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推进,成果应用广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农业农村部表示,“十五五”将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两个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攻难题、提质效,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核心问题。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了1.4万亿斤新台阶,这是多方面共同作用下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国种粮面积在高基数上保持了稳定,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3800多万亩,这为我国粮食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面积要稳住,单产也要大面积提升。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公斤。“单产对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超过60%,有些年份会超过80%。”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说,我们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特别是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集中发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不单纯就是抓产量,还要优结构。2024年大豆产量达到了2065万吨,大豆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优质食味稻供需显著改善。
我国粮食生产气候韧性也在不断增强。韩俊介绍,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沟渠整治,建设了一批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业应急救灾中心,现在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有时候虽然降雨少,但只要有灌溉,只要是高标准农田,只要能灌上,产量就丢不了。”他说。
此外,我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相较于2020年,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18.8%和12.3%。“十四五”时期,种植业设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基本实现周年均衡供应。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不少品种已经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据专家测算,城乡居民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现在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营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表示。
现在北方再有不到20天,秋粮进入大面积收获季节。韩俊表示,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秋粮长势正常偏好,要利用时间窗口,全力以赴把田间管理工作抓好,把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抓到位,做好秋粮收获,确保颗粒归仓。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趋势非常明显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3119元。“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了2.34:1,缩小的趋势非常明显。”韩俊表示。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各项支持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过去农业保险只能保物化成本,一亩地绝收之后就给两三百块钱,后来保完全成本再到收入保险,现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已经实现全国全面覆盖。”韩俊谈道,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收购等措施,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住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能够有钱可赚。
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打造了一批苹果村、木耳乡、黄花镇等专业村镇。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000亿元左右。
维护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权益也有更多举措落地。韩俊指出,我们始终强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明确要求不能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者搞考核来强制推动土地流转,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我们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我们也明确,农民可以依法将合法拥有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狠抓重点任务的落实。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攻克了一批底盘技术,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动物高繁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创制了土壤养分预测、动物行为监测等自主产权专用传感器;育成了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等都成功部署到生产一线了,丘陵山地拖拉机研制成功,并加快推广应用。
“十四五”期间,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稳步推进。我国大力培育农业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引导企业深度开展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目前在研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正好超过一半。
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大面积落地应用。全国已经建成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不同的品种,提供各环节、环环相扣、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服务。每年还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300项,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选择、定制化的技术清单,提高技术到位率。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张兴旺表示,我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科研人员12万多人。
为推动这些创新主体同向发力、优势互补,农业农村部专门制定了政策文件,整合科技资源,推动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分类建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体系化的攻关机制正在加快建立。